黃仁勳大手筆投資台灣 韓國媒體憂心三星、海力士恐淪為AI價值鏈末端角色
南韓媒體的報導指出,南韓在人工智慧晶片設計、軟體、封裝、資料中心和電力方面仍然不足。(圖片來源/pexels)
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設計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連日來訪台,掀起「仁來瘋」(Jensanity),無論走到哪裡,粉絲和記者都會緊隨其後,傾聽他說的每一個字,高舉雙臂要求他在書本、海報、棒球上簽名。
許多媒體關注這股「仁來瘋」,其中,《韓國中央日報》一篇報導看到黃仁勳大動作投資台灣AI,開始擔心南韓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AI浪潮席捲全球,南韓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該報導指出,5月19日黃仁勳宣布,計畫打造台灣為重要的AI樞紐。他的公司輝達將在台灣建造第一台人工智慧超級電腦,也將設立輝達的台北分公司、專門研究晶片設計和量子計算的機構。
黃仁勳計畫打造台灣為一個自給自足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這種願景不是一個廣告宣傳的口號。這個計畫牽涉重量級要角,包括輝達、台積電(TSMC)、富士康和「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全球資訊網」(NSTC、國科會),這是國家層級的方案。
與大多數國家不同,台灣不是從零開始,它已經擁有從半導體設計到硬體製造的強大供應鏈。全球最大的AI應用處理器製造商聯發科、AI伺服器製造巨頭廣達電腦和緯創都是台灣公司。
黃仁勳在台北演講時承認這一個觀點,他坦言:「如果沒有150家台灣公司構建的生態系統,Nvidia的設計就不可能變成現實的產品。」
台灣AI科技快速崛起,為美國和中國目前進行的人工智慧競賽,增添新的複雜度。然而,南韓在這場競賽當中的地位越來越不確定。
雖然南韓在高頻寬記憶體(HBM)等某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它整體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特別是在設計、軟體、封裝、資料中心和電源方面仍然不足。南韓越來越擔心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南韓大型公司可能最後淪為全球AI價值鏈的外包商角色。
南韓政府需制定生態系統發展路線圖
同時,南韓政府也欠缺連貫一致的國家戰略來參與人工智慧競賽。在野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提出「空洞的口號」,但沒有提出明確或可行的計劃。
儘管他做出編列鉅額預算的承諾,但是它們往往缺乏與更廣泛的工業或能源策略整合。與台灣的「全國一致行動」相比,南韓的願景仍然較為支離破碎。
隨著南韓經濟成長持續放緩,確保人工智慧等新的成長引擎持續存在,已經是箭在弦上。AI影響力不僅限於經濟,還攸關國家安全和全球競爭力,但是南韓所剩時間不多了。對手國家正在迅速而果斷採取行動。
南韓需要一份涵蓋全國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發展路線圖。這必須包括鬆綁法規管制,以促進創新;擴大電網以支援大規模運算基礎設施,以及政府在研發、人才培訓和策略投資方面提供有針對性質的支援。
如果南韓希望在人工智慧時代保持競爭力,政府高層就必須超越口號,制定切實可行的統一策略,這正是國家領導階層必須做的大事。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開和中市府官司連吃敗仗 董事長邱于芸又捲入泰山前董座炒股案
風電強國也被西班牙大停電嚇到 丹麥40年來首度鬆口研究小核電
2025竹子湖繡球花季 5/23-6/22 浪漫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