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治療方式多 幹細胞是未來趨勢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眼科部邱士華醫師率領研究團隊,以幹細胞精準注射,可延長神經軸突,治療黃斑部病變,在動物實驗上獲得實證;雖然這方面的實際運用仍有長路要走,但是目前還是有多樣化的治療可以抑製新生血管。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在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約占10%至15%,其中有約30%患者(約有5-10萬人)會隨著病程,視網膜及感光細胞產生不可逆的退化,最後導致中心視力喪失。

為求解決國人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等重大疾病,在科技部自由型計畫的支持下,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總共同合作,發展以自體細胞重新編程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過程中僅採病患少量10cc血液,即可自體細胞回春至胚胎時期狀態,以作為個人iPS專屬幹細胞,並成功將iPS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此創新突破已打破過往「視網膜細胞不會自體再生」的觀念與魔咒!

為針對視網膜嚴重受損視力重建之可能,正與UCSD團隊合作研發體外具有感光功能「3D立體類視網膜組織(retinal organoids)」,此技術已可在實驗室培養出接近人體視網膜組織,並且已對光照已有”初步感光功能”,目前進入疾病動物模式測試之階段。同時,結合國立交通大學3D列印組織工程技術,已成功將iPS分化生成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已可形成長達兩公分神經軸突、並進一步形成視神經神經傳導功能之之視神經結構,將有助於開發視網膜個人化再生醫學平台。

成功大學眼科蕭淑方醫師表示,視網膜色素細胞是掌管眼睛新陳代謝的細胞,一旦異常時間一久就會導致血管增生。各國研究單位長久以來一直就想處理這個問題;美國最早研究攝取胡蘿蔔素改善老年黃斑部病變,後來發現這項建議對於有抽煙的患者恐有導致肺癌的危險,因此近來以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為重點。另外,由於3C產品的普及,為了避免藍光的傷害,也可以配載防藍光的眼鏡來保護視網膜。

蕭淑方醫師說,台北榮總的這項研究,的確為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帶來一絲曙光,這項技術可以精準的在幹細胞分離成功後,打入病灶區,因為以前只能是打在玻璃體上。

蕭淑方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對於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健保已經有針對輕中重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給付標準,每劑大約三萬元,直接打進血管,抑製血管增生避免因為視網膜色素細胞異常所導致的血管增生而發生黃斑部病變最終甚至會出現失明的危險。

蕭淑方醫師強調,針劑的治療1年要施打3到5次,如果不符合健保標準而必須自費,的確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只是預計未來的幹細胞治療也必定要價不斐,但是這確是未來的趨勢,只是目前還是在動物實驗階段,要用在人體仍有長路要走。民眾與其期待新的治療方式,還不如平常就注意自己眼睛的保健,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別在昏暗的環境下使用3C產品,視物要有正確姿勢和距離,平常飲食營養均衡、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才能有效的避免對靈魂之窗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