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 重見光明露曙光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視網膜再生不是夢!臺北榮民總醫院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交通大學、陽明大學合作,發展以自體細胞重新編程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並將iPS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同時,結合交大3D列印組織工程技術,成功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形成長達2公分神經軸突,並形成視神經神經傳導功能的視神經結構,未來將有助於開發視網膜個人化再生醫學平台,讓黃斑部病變患者有機會重見光明。

已培養出接近人體視網膜組織

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約占10%至15%,其中有30%患者,約5至10萬人會隨著病程,視網膜及感光細胞產生不可逆的退化,最後導致中心視力喪失。針對視網膜嚴重受損視力重建的可能,北榮也正與UCSD團隊合作研發體外具有感光功能的「3D立體類視網膜組織」,此技術已可在實驗室培養出接近人體視網膜組織,並且對光照有初步感光功能,目前進入疾病動物模式測試階段。

結合交大3D列印技術

同時,北榮也結合交大的3D列印組織工程技術所製作出的生物支架,讓iPS分化生成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在生物支架上形成長達2公分神經軸突,並進一步形成視神經神經傳導功能的視神經結構。

北榮醫研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表示,日本京都大學醫院也正發展利用自體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技術,並進入到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成功挽救病患視力,預計2020年可實際用於臨床治療。北榮今年6月已與京都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引進日本的新技術,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下加速開發視網膜醫療平台,讓臺灣黃斑部病變患者能也能受惠於再生醫療科技。

北榮與UCSD、交大、陽明合作幹細胞技術新突破,視網膜再生不是夢。(記者李佩玲攝)

黃斑部病變會影響目光中心的視力,無法看清物體。(北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