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緯觀點:連續豪大雨把政府沖醒了嗎?

在全球氣候變遷逐年加劇的趨勢下,原本再平常不過的梅雨,轉變成為超強豪大雨,導致蘇花公路落石封路、核一廠因電塔倒了電輸不出跳機、台灣各地水淹與土石流災情紛紛,人民在問這一切是誰造成,行政院發言人說是天災,交通部部長說桃園機場是漏水不是淹水,原來千錯萬錯都是老天的錯,政府變成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農漁畜牧業),民眾情何以堪?

而前人所留下的寶貴土地因長年來的執政者都沒有善加規劃利用,尤其是山坡地、農地我們看到的是隨意變更為建地,處處濫墾與違建,美麗的福爾摩沙正面臨天翻地覆難以逆轉的破壞。「國土計畫法」歷經立法院23年的漫長審議,終於在前年三讀通過,希望可以取代功能不彰的「區域計畫法」,然而政府這兩年來對於國土計畫法的落實,舊政府無作為,也看不到新政府有任何打算,這次的豪大雨災情,彷彿是上天在提醒執政者,要趕快啟動國土計畫法的子法修訂與落實機制擬定,否則百姓恐怕難以安身立命!

20170603-國軍六軍團關渡指揮部於六二暴雨肆虐後,3日投入近50名官兵協助萬里區清淤。(顏麟宇攝)
20170603-國軍六軍團關渡指揮部於六二暴雨肆虐後,3日投入近50名官兵協助萬里區清淤。(顏麟宇攝)

國軍六軍團關渡指揮部於六二暴雨肆虐後,3日投入近50名官兵協助萬里區清淤。(顏麟宇攝)

台灣政府辦事效率牛步化舉世聞名,如桃園機場捷運蓋了20多年,臺北市正義國宅都更案也搞了20多年。臺灣國力嚴重持續倒退中,十數年來實質薪資水準仍原地踏步,這就是現在臺灣經濟慘況,現在各黨各派諸公們似乎仍然只熱衷於政治算計與惡鬥謀取私利,在這樣下去,不只是老天爺的考驗越來越嚴苛,人民反彈的力量也會越來越強大!

根據國土計畫法地20條規定,臺灣國土以後只分為四大區:「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每一大區再區分為三類,例如其他必要之分類。城鄉發展地區其重要性區分為:

第一類:都市化程度較高,其住宅或產業活動高度集中之地區。

第二類:都市化程度較低,其住宅或產業活動具有一定規模以上之地區。

第三類:都市發展儲備用地。

資料來源:內政部;製圖:陳文姿。
資料來源:內政部;製圖:陳文姿。

資料來源:內政部;製圖:陳文姿。

國土計畫法中的城鄉發展是攸關台灣經濟再起的重要推手,應優先針對區域生活圈的發展,在國土計畫上位方針下重新檢討制定符合環境永續的發展計畫,並善用高鐵、台鐵、糖鐵與輕軌等形成的軌道運輸骨幹,同時整合地方大眾運輸路線,形成高效率公共交通網絡,降低私人運具的使用。

政府應集中資源,從國家最有競爭力的產業進行下一世代規畫轉型發展(如光電/生技/醫療/材料科技/資通訊…),當今全球產業特性已大不同。 而產業發展也應該善用公共交通網絡來支撐產業鏈,將「點」(聚落/村里/街道/交通結點)串成「線」(鄉鎮/區),進而整合形成一個「面」(區域生活圈)的整體規畫。除此之外,也應該具體說明在此「區域生活圈」將透過哪些城鄉建設發展項目來帶動發展,說明最終的目標為何,讓這些「區域生活圈」透過以軌道運輸為骨幹、地方大眾運輸為分支的公共交通網進行串連整合,帶動台灣西部廊帶的平衡發展,發揮沿線的基礎建設效益,帶動2300萬人生活與產業的新發展。

「國土計畫法」已箭在弦上,雖設有國土永續發展基金,可供地方運用,可強迫非法工廠遷出。但從法律執行面來看,現行法規即可要求非法工廠搬遷至新工業區,官員不去執行,反以「就地合法」來解決,這問題日積月累,ㄧ發不可收拾。要光靠「國土計畫法」單一法規之力,最大的問題不是法規問題而是執行力與態度問題。

*作者為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會長


相關報導
暴雨襲台》羅智強批蔡英文「神龍不見尾」民進黨:扭曲語言打擊救災團隊
暴雨之後》滯留鋒面仍在台灣上空徘徊,氣象專家:保持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