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跨性別者的告白:我們必須強迫自己符合社會期待,以免有人心情不好就毆打我們⋯⋯

作者:Human Rights Watch/若夏・尤纳斯(Rasha Younes)

18 歲時,瑪莉亞曾被父親毆打失去意識,用鐵鏈鎖在床鋪和浴室之間兩個星期,事後她逃出父家。「他想把我身體裡的女人打跑,」瑪莉亞說。6 年後,她仍在艱苦中求生。

瑪莉亞是黎巴嫩跨性別女性。我從該國跨性別婦女口中聽到許多傷心故事,她是其中之一。

跨性別者的兩難:飽受欺凌或者隱藏自我

過去一年,我採訪了 50 位跨性別女性,了解她們在黎巴嫩的生活和生存之道。結構性的暴力與歧視存在她們生活的每一面向──在家裡、在街上;求職時、租屋時、看病時,乃至在遍布黎巴嫩各處的安檢站。受訪女性異口同聲表示,她們在黎巴嫩幾乎完全無法過上安全、有尊嚴的生活。

對於許多接受我訪談的跨性別女性來說,在父權社會中接納自己的性別認同是一個痛苦過程。他們常常面臨兩難抉擇:或者公開表現真我,但必須付出代價,也得不到政府保護;或者刻意掩藏壓抑,忍受痛苦煎熬。

瑪莉亞說,自從逃離暴虐父親後,她決定以女性的真實面貌生活,但她的身份證仍是男性。在無數次因為外貌與身份證件不符而求職失敗後,瑪莉亞終於在美髮沙龍找到勉強糊口的工作。但好景不常,她的老闆以她的外表變得「過度女性化」為由把她開除,此後她再沒找到工作。

找房子時,好幾個房東看過她的男性身份證之後,說她看起來「太不正常」而拒絕出租。由於黎巴嫩沒有「反歧視法」,瑪莉亞對此無計可施。

沒工作又無處棲身,瑪莉亞告訴我說,她只好露宿街頭,忍受冷嘲熱諷、性騷擾和肢體暴力。她不能尋求軍警保護──她知道他們不會對一個變性女人伸出援手。更糟的是,每次她遇到路邊臨檢都會被警員騷擾。有一次,警員看過她的男性身份證後對她百般奚落,命令她在大街上脫到只剩胸罩和內褲,聳恿路人對她侮辱,還把她扣留一夜──只因她以跨性別婦女的面目出現在公共場所。

在黎巴嫩,跨性別人士若要變更官方文件的姓名和性別註記必須經過法院判決,而這通常要先得到「性別認同障礙」的診斷並接受變性手術,這種手術非常昂貴(最高約 7 萬美元,約新台幣 210 萬)而且當事人不一定想做。還有許多跨性別女性則因為法院收費太高、缺乏法律援助和法庭程序曠日費時而放棄尋求法院判決,瑪莉亞即是如此。

「我們必須強迫自己舉手投足、言談穿著都符合社會期待,以免有人心情不好就毆打我們出氣,」瑪莉亞告訴我,「我們必須犧牲我們的一切。我並沒有要向誰挑釁,那不過是我的本色。」

萊拉──擁有資訊科技學位的 34 歲黎巴嫩跨性別女性──告訴我,她每天都要壓抑自己的認同才能平安度日。她說,她覺得在黎巴嫩做自己是不安全的,在她找到出國辦法前,她得「把萊拉藏起來」。

唯一令萊拉感到安全的地方,是一個黎巴嫩 LGBT 維權組織的社群中心。我們的訪問就在這個中心進行,因此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性別認同梳妝打扮。

黎巴嫩應立法,遏止結構性暴力與歧視

黎巴嫩有義務遏止對跨性別女性的結構性暴力與歧視。黎巴嫩政府應當立法保護所有人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包括性別認同歧視,並且設立簡便的行政程序,讓跨性別人士可以根據個人選擇變更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性別註記。

在黎巴嫩的社會結構下,跨性別女性一輩子難以逃脫暴力的陰影。她們無法獲得住房、就業、醫療照護,也無法檢舉歧視,被逼到走投無路。她們無法取得反映自身認同的身份證件,被整個體制逼到邊緣,連存在都是奢求。

訪談結束後,萊拉走進浴室,脫下碎花洋裝,換上西裝領帶。她把頭髮往後梳,感覺喉結回到原位,以男子的姿態踏上貝魯特街頭,但這個男人其實不是她。

備註:原文發表於《Raseef22》,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我們必須強迫自己符合社會期待,以免有人心情不好就毆打我們⋯⋯」黎巴嫩跨性別者的告白》,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為什麼我們支持將「性工作」除罪化,而非採取「北歐模式」?

斷網路、斷電話,印度政府對喀什米爾民眾實行「集體懲罰」

作者簡介:

人權觀察是以維護人權為宗旨的全球主要獨立機構。自 1978 年成立以來,我們謹慎調查人權侵犯事件,施壓當權者尊重人權、伸張正義。人權觀察在世界 90 多國進行實地研究,將結果撰成報告以提升公眾對人權議題的意識,並為改革研擬、推動政策建議。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