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岡米干節登場 打水仗活動因疫改灑水祈福
2022龍岡米干節,周末兩天在桃園龍岡大操場舉辦,週六先登場的,是以水花為主題的潑水節,周日則是以火舞為主題的火把節。由於確診病例數再度破千,因此除了防疫工作,潑水節也改成由高僧帶領民眾,以灑水方式祈福。
台北市 / 張政捷 翁乾晃 林志純 沈麗容 報導 以情持續疫情升溫,也傳出疫有功的王必勝是不是想搶「衛福部長」但對此陳時中回應,王必勝是第一線人員只是參與政策討論,現在部長還是我本人,令外針對新北市PCR人龍消失,是不是王必勝一個人的功勞,王必勝回應,這是在流程有改變,報到增為4線也強化分流,而且這是各部會集思廣益後的結果,從沒有說過這是他一人的功勞。面對突如其來的部長之爭,衛福部長陳時中淡定回應,雙北疫情嚴峻,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在協調醫療院所時引發叫不動醫院的爭議,被外界解讀為在砲打雙北,甚至是想建戰功爭取衛福部長的位子,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我想他算應該是一個,非常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當然有參與一些政策的規劃跟討論。」而15日王必勝也發文澄清,沒特別指哪個縣市,全國的醫護人員都很辛苦,但話題仍然不斷發酵,昨(17)日新北市長侯友宜更在臉書上發文,請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用叫不叫得動這類的輕蔑語氣,請尊重新北的醫護人員,沒有指名道姓,但疑似就是在回應王必勝的發言。但上午被記者再問到這一題,侯友宜話說的比臉書上相對保守,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我們永遠好好做事,新北市負責起全國最大的篩檢量能,我們會把事情做得很好。」再度強調會好好努力,畢竟現在維護市民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
在奧地利薩爾斯堡舉行的,紅牛世界紙飛機大賽總決賽,今年有60多國的選手參賽,創下新高紀錄,代表台灣參加花式項目的馬成發勇奪亞軍,這也是我國首度獲得獎項。
八大戲劇《親愛的亞當》日前首播,收視表現亮眼,收視高點落在胡宇威和曾沛慈在斥資近三百萬的VR環節裡相遇,最吸引觀眾目光。而「基因編輯」的創新題材、曾沛慈首次詮釋媽媽角色,首播即獲得網友反應很新鮮的好評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新增85,310例本土個案,46例境外移入,41例死亡個案。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歲兒童,染疫後併發急性腦炎,加上多重器官衰竭,急救後仍宣告不治。 中重症增加183人 死亡案例增加41人 指揮中心表示,中症增加153人,重症增加30例,同時有41例死亡病例。今年共累計有869,101例本土病例,輕症占比99.79%,中症占比為0.16%,重症比為0.05%。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83例中重症以及41例死亡個案。(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0例具慢性病史、20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4月19日至5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15日。 關於最年輕的死亡個案,是一位居住在基隆的2歲兒童,染疫後合併急性腦炎、多重器官衰竭,經過治療後不幸死亡。 ▲針對4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表示,有20人未接種過疫苗,28人未打滿3劑。(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1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打響綠島「天堂島嶼」觀光品牌,積極辦理各項觀光景點設施整修工程,其中綠島遊客中心斥資2900萬元重新打造,歷經2年半完成,包括防震補強、屋頂防水及展示室整修,5月
我國今(17日)新增6萬5,794例本土案例、38例病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新版分流收治原則,即日起住院僅限中重症,6類人則送加強集檢所或防疫旅館;此外,「快篩陽=確診」新增第4類對象,可免排隊等PCR採檢。
記者江宜潔/綜合報導 隨著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中央也視情況逐漸放寬相關防疫政策,以確保民生問題及醫療量能不會過於 [...]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便秘是時有耳聞的事情,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就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十大順暢法寶」,其中有家長向她透露,小朋友喝了優酪乳再吃地瓜的話,排便順暢的程度可以說是相當有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國內今天(16日)新增6萬1697例本土個案,連5天破6萬,共分布於22縣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晚表示,「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新選項「已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且採自主防疫」,將於17日零時上線。指揮中心指出,確診者填寫密切接觸之同住家人時,如勾選「已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且採自主防疫(勾選此項目將採自主防疫,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則將被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哲遠報導】近日本土疫情回溫,無論是返國、確診新冠肺炎、與確診者密切接觸等,民眾難免都會經歷「居家隔離」的情況,儘管指揮中心陸續鬆綁隔離天數,面對數日的隔離日常不免讓人感到焦慮、憂鬱。對此,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理事、諮商心理師羅惠群建議,每天與親友透過視訊進行20~30分鐘的對話,以紓解內在的情緒與焦慮更能維持心理健康。 一人一室居隔期間恐喪失「人與人的連結感」 羅惠群指出,容易焦慮的人在居家隔離期間,可能會引起一些恐慌。在這2年多疫情裡,國外研究指出,新冠最影響就是人類的情緒恆定,當情緒恆定被破壞以後,就會有很多的高高低低的起伏,有些時候會比較狂躁一點、有時候比較憂鬱一點,情緒恆定過往在一般正常生活,是可以尋求自身調解的方式。但在疫情之下,大家都被限縮了很多維持情緒恆定的方式,甚至過去在居家隔離的天數還是14天,民眾可能只能待在同一個房間裡面。若隔離的住所、飯店沒有比較大面的窗戶,甚至無法看到窗外的景色,就很容易有「空間狹小」的感受,出現恐慌發作的情況。 羅惠群表示,居家隔離畢竟都是一人一室,單獨一個人會讓人跟人之間的連結感喪失,容易讓人人進到一種無助、無望的感受。 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65,83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5,794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1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8例死亡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國內確診人數也越來越高,其中由於許多孩童都尚未施打疫苗,因此兒童確診也成為許多父母所擔憂的問題。而由於「咳嗽」為新冠症狀中最常見的一種,要如何分辨孩子咳嗽是因感染新冠病毒還是其他緣故?外媒就揭露,「乾咳和持續性的咳嗽」是新冠咳嗽最主要的症狀。
全國本土疫情嚴峻,台中確診病例持續攀升,今(17)日市府公布4770例。台中市議員蕭隆澤在議會業務質詢「防疫包1戶1包到底夠不夠用?」他表示,現在確診者暴增,應有權宜調整及配套措施,建議應把錢花在刀口上,別讓市府好意變調。對此,台中市副市長陳子敬回應,原本台中市府提供的防疫包是1人1包,目前台北、新北已沒有繼發,台中市有家庭全戶確診,將盤點防疫包數量,再行調配發放。民政局說明,配合中央居隔防疫措施調整,目前市府關懷防疫物資配送滾動調整以家戶為單位配發「家戶關懷包」,由於確診人數持續攀升,配發對象並以確診者為主,避免確診者因物資需求,造成生活困擾與不便,盼讓每位確診者可以安心宅在家,一起攜手度過難關。更多新聞推薦 ● 代表國民黨空降選桃市長 張善政證實並點頭參戰
國內疫情覆蓋持續擴張,近11天新增超過62萬例。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指出,其實最好的防疫政策,就是每個台灣人都給1個房間,...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台灣參與WHA有譜?美國國會近日通過法案,致力協助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但此舉卻被中國指稱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世衛首席法律顧問索羅門17日證實,目前有13個世衛成員國支持台灣出席WHA,且將於22日進行討論是否排入議程。然而若中國再度強力打壓,台灣參與WHA的機會仍很渺茫。 多國支持台灣加入 《路透社》報導,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於22日瑞士登場,索羅門證實說,已收到13個世衛成員國支持台灣參與WHA,並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議案。他指出,世衛總務委員會在討論後,考量是否將建議排入議程。 索羅門提到,這份提議已根據流程被收下,總務委員會於22日進行討論,接著向全會提出建議,由全會決定是否排入議程。至於中國動向也備受關注,而世界衛生大會會務的處長阿姆斯壯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中國代表是否參加。 交夾於中美之間 美國國會近期通過友台法案,要協助台灣重獲WHA觀察員身分。法案表示,台灣是全球衛生模範貢獻者,提供超過80國國際醫療及人道援助,更呼籲「無端將台灣排除在全球衛生合作外,只會增加全球公衛的危險。」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也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確診者同住家人,若已打滿3劑疫苗、快篩陰性,可以免除居家隔離,進行「0+7」方案,若未打滿3劑疫苗,仍要進行「3+4」方案。對此,新北市長
[新頭殼newtalk] 據衛福部台閩地區護理人員統計表統計,新北市有執業登記的護理師及護士合計有2萬890人,在六都當中排名第四,只比第五名的桃園市多4千餘人,但新北市有近400萬人,人口數是全國最多的,而護理人員卻只有2萬出頭,護病比明顯失衡,新北市議員金瑞龍籲中央勿限於黨政之別,必須盡速協助新北市補足醫護人力,提升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醫護量能。 金瑞龍指出,目前中央規範的護病比,醫學中心為1:9,也就是1名護理師照顧9名病人,區域醫院是1:12,地區醫院則為1:15,但這都遠低於國際標準的1:6,據了解,此次疫情期間,竟有醫院的護病比高達1:30。 金瑞龍說,目前疫情期間,醫療量能非常吃緊,有護理師向他陳情,自己是護理師,一個人要協助150多位快篩陽性的患者,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忙到焦頭爛額。金瑞龍也說,為使醫療量能正常運作,醫護必須盡快補足人力。 北榮病檢部檢驗科何祥齡主任指出,去年的情況是PCR量能不足、自動化設備不夠等問題,因此門診降載,投入大量人力採檢;今年是PCR量能夠,人力反而不足,且門診未降載,醫護人員除了原本的醫療業務外,又加上疫情相關檢驗,蠟燭兩頭燒。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