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鑫:國內併購需有更大能量

工商時報【陳碧芬、劉懿慧╱台北報導】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昨(24)日指出,全球併購活動熱絡,創新轉型為重要動機,但國內整體併購金額卻不到全球的0.5%,需要有更大的能量注入。國發基金發起的併購投資基金、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共計1,200億元進行直接及間接投資,搭配民間主導及產業需求,加快台灣結構調整的速度。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和PWC資誠事務所等昨日共同舉行「2017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邀龔明鑫進行專題演講。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日燦表示,面對國際競爭,業者應積極思考透過國內產業先行整併、促成轉型升級的策略。 龔明鑫指出,全球併購交易持續熱絡,因素之一是低利率帶給企業融資成本較低,且企業持有的現金部位高,加上科技進步快速,企業自行研發來不及,靠著併購買到下一世代的技術,「是很划算的事」,所以大型公司非常活躍於併購,新創事業也很積極出售、與大集團融合,併購成為企業創新轉型的重要策略。 由於從數據看,國內整體併購金額不到全球的0.5%,龔明鑫說,顯示業者需要更多模式推動併購,國發基金在天使投資計畫、國家級投資公司之外,以併購投資基金和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各框列1,000億、200億元,股權投資為主,並確定會在7∼10年間退場,無論那一支基金都是與民間合作,多多鼓勵民間企業向國發基金投件。 普華國際財顧董事長游明德同場發布《2017台灣併購白皮書》,2016年台灣併購活動全年達139億美元,主要受鉅額型併購案的影響,其中「鴻海投資夏普」、「日月光及矽品合組產業控股公司」、及「艾司摩爾收購漢微科」這三大併購個案交易,投資併購規模均超過30億美元,累積占全部交易金額達72%以上。游明德指出,台灣併購交易出現M型化的隱憂,並不利於台灣企業轉型升級。 游明德並從產業的併購活動分析,科技產業在台灣併購一枝獨秀,全年超過一半交易案件來自科技業,近90%的交易金額由科技業所貢獻,半導體產業及工業電腦等相關業者面臨產業整併的壓力及新科技應用的興起下,併購頻頻;曾是台灣併購主流的金融業,現已沒有積極併購行為,傳統產業在併購活動上更是零星,呈極為不均衡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