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對談台大教授:不用科科好,讓孩子做自己的「偏才」

哈佛教授對談台大教授:不用科科好,讓孩子做自己的「偏才」

【親子天下國際論壇即時報導】

《翻轉過動人生》作者陶德‧羅斯對談台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葉丙成,來自東西方不同的教育世界,他們卻不約而同主張面對未來的變局,讓孩子真正找到喜歡、熱情所在的領域,才會是屬於每一個孩子的成功。

教育該給孩子什麼樣的能力,讓他們得以發揮自己的天賦,面對未來變局?哈佛教授和台大教授今天針對這個問題各有看法。

親子天下2015國際教育論壇,今天在新北市政府舉行,會場近1500個座位,幾乎座無虛席。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翻轉過動人生》作者陶德‧羅斯(Todd Rose),身為世界一流學府的教授,羅斯小時候成績卻奇差無比,痛恨上學,還因為成績太差被學校開除,高中成了中輟生。身為「教育神經科學家」,陶德從最新的科學研究、數據看到,問題的癥結不在於政府投入的錢不夠多,或學校老師不夠用心,而是在這個講究知識經濟、創新的時代,我們真的需要跟工業時代不一樣的教學以及評量方法。未來的變局愈來愈難預測,如果現狀不改,各領域的人才荒會更明顯,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如果我們需要每個人的專長與貢獻,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設計出一個可以容納各類型小孩的教育系統?

**三個有效幫助孩子的學習方式
老師和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羅斯舉出三個能夠有效幫助孩子學習的方式:

一、了解孩子學習取向的長處短處。

二、了解不同的教學、教養情境,會為每個孩子帶來什麼不一樣的反應。
好比在經典的棉花糖實驗,除了測試孩子是否能延宕滿足,研究者更看到不信任爸媽的小孩,可以忍受等待的時間最短,僅約3分鐘,但是當大人不會出爾反爾得以被信賴,小孩竟可以忍耐4倍長的時間,等待12分鐘。

三、要提供孩子不同的「前進路徑」。
一般人以為學得快的人愈聰明,但研究卻發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學,時間花愈久的小孩,其實記得更久更好。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葉丙成則是從一流人才的新定義、台灣未來需要什麼人才,以及我們如何培養台灣的人才這三面向細談。葉丙成舉例,創新代表公司如Google,徵才時不再像以前一樣看成績、學歷;一向以招收世界頂尖人才自詡的哈佛商學院,如今願意接受知名線上課程平台如Coursera所提供的課程證書,做為學生的申請參考資料,在在都顯示好成績、好學歷已不是一流企業最看重的事,而只重視課業成績將無法再保證孩子的未來,他開玩笑地說:「好學歷頂多可以幫你騙到第一份工作,但進職場或換工作,人家都是看你有什麼能力。」他也憂心,目前台灣的教育體系,無法培育出能面對未來變局的人,現在二十出頭的學生,二十年後也會是像我們一樣要扛起社會的中堅份子,「據估計,三十年後石油就快用完了,這些孩子面對的會是前所未有的能源困境,找歷史也沒用,根本沒答案,到時他們該怎麼辦,要如何應變呢?」他覺得要善用這一代從小養尊處優「富小孩」愛玩的優勢,讓他們樂於被激發,喜歡自我挑戰。

**不一定要進「明星學校」才等於成功
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在主持對談時,問及看重個人化的學習,在父母和教師可以做些什麼?陶德認為,孩子的自學能力是最重要的,但前提是孩子要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葉丙成則建議成人為孩子找到一個有興趣的領域,讓他沒有限制的摸索。

面對未來的變局,哈佛和台大也逐漸改變入學方式,吸引各種「偏才」。

陶德提到,哈佛要找的是各領域的人才,並非限於傳統學科優秀的人,像是台灣年輕紙箱藝術家鍾凱翔,可以用瓦楞紙做出各種作品,就是哈佛很希望網羅的人才。台大去年也推出「火星計畫」,希望發掘不是科科好,但具有數理天才的學生。葉丙成也提醒,多元價值不等於多元入學,弱勢孩子不一定是要進「明星學校」才等於成功,鼓勵每個孩子適性發展,讓他們真正找到喜歡、熱情所在的領域,才是屬於每一個孩子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