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漁業配額爭端應未雨綢繆

【專文】漁業配額爭端應未雨綢繆

日本政府日前於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會議,建議按國家和地區新設秋刀魚捕撈配額一案,因中國、韓國和俄羅斯反對(不知台灣立場為何?)未能就此達成協議,最終僅以各國暫緩批准漁船增加收場。秋刀魚屬洄游魚類,含豐富的EPA、DHA、維生素E,在日本素有庶民美食之稱。過去日本秋刀魚捕獲量高居全球第一(超過22萬公噸)。自從台灣、中國陸續加入秋刀魚捕撈行後,由於台灣和中國多使用中、大型捕撈船隊且跑到北海道外海的「公海」大肆捕撈,讓日本小漁船(以20-100噸左右漁船為主)在近海處很難捕撈到洄游的秋刀魚,捕撈量只剩下一半約11萬噸,不僅漁民生計大受影響,也導致市場秋刀魚價格大幅上漲,引發日本漁民不滿。 因應海洋資源過度開發 漁業大國將受配額限制 為此,日本政府遂以避免濫捕,維護資源永續利用為由,提出依照過去五年捕撈數量為準,重新分配秋刀魚捕撈配額,日本提出方案為日本24.2萬公噸、台灣19.1萬噸、中國大陸4.7萬噸、俄羅斯6.1萬噸、韓國1.9萬噸。由於近年來中國從台灣方面移植捕撈的設備、技術及營運方法,去年捕撈量就已經超過6萬公噸,估計未來捕撈數量還會成長,自然無法認同這樣的分配方式,爭議還是會持續下去,短期內難有令各方滿意的結果。 然而這次的爭議卻也點出在現今海洋魚類資源普遍過度開發(有31.4%為過度捕撈,地中海、黑海等海域過度捕撈率達60%)的情況下,為了讓魚類族群能休養生息,未來許多海域的允許捕撈配額,都將重新檢討修正,多數會採取縮減配額方式,勢將影響現有於當地從事捕撈漁業的國家,身為遠洋捕撈大國的台灣恐將受到衝擊。而以目前對魚類捕撈配額的分配方式,多採取依照歷年來各國在當地捕撈數量作為重新分配的基準,再考慮是否遵守國際漁業管理規範,是否從事非法捕魚活動等,對台灣相對有利(例如此次日本建議給台灣的秋刀魚捕撈配額為19.1萬公噸)。 中國漁區擴大卻受囿於數量 政治談判釋放配額 值得重視的是,近年來中國在沿近海漁業資源枯竭的情況下,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積極發展遠洋漁業,中國政府並給予遠洋漁船巨額補貼(2014年補貼金額超過26億人民幣),目前在許多重要捕魚海域都可以見到中國漁船的蹤跡,事實上擴大遠洋船隊也有助於提高中國在全球的存在和影響。根據統計中國遠洋漁船數量為2,512艘,2016年遠洋漁業產量為198.75萬公噸,總產值達190億人民幣,儘管中國漁船這些年努力在各海區捕魚創造業績,但因起步較晚若依循以歷年捕撈數量為分配基準,不免吃虧。為此中國勢必透過談判要求給予新進國家特別配額,甚至要求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將台灣配額與中國配額一起分配,來增加中國配額。對此台灣政府事先應該要有萬全準備,別掉以輕心,以免影響我國漁民生計。 這些年透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策略,中國在漁業包括:遠洋及養殖漁業取得快速的成長,部分甚至超越台灣。今非昔比,台灣國家領導人應該儘早從台灣漁業NO.1的迷湯中清醒,看清事實,重新布局,找出台灣的競爭優勢,別讓龜兔賽跑的寓言在兩岸漁業競賽中成真!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