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一個波瀾壯闊的民主抗爭時代開端

【專論】一個波瀾壯闊的民主抗爭時代開端

從1949年宣布戒嚴到1987年解嚴,近40年時間,國民黨建構了堪稱全世界最頑強的軍事戒嚴體制。在台灣近代民主運動史上,如果要尋找一個重要的關鍵點,一個開創新局的里程碑,那麼四十年前發生的「中壢事件」,正是一個分水嶺,一個波瀾壯闊的民主抗爭時代的開端。 戒嚴時期,黨外人士以無比的膽識和決心,無畏國民黨的威脅恐嚇,對威權體制發出擲地有聲的批判,或採取果敢反抗的行動。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美麗島事件,沒有美麗島事件,就沒有民進黨,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民主化。 1975年,台灣人民對五虎將之一的郭雨新被作票而落選之事極度不滿。1977年11月19日五項地方公職選舉,是國民黨在台灣實施地方自治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選舉。桃園縣長選舉,國民黨原以為他們能用過去一貫的壓制、操控手法得逞,不料,這種壓制受到在野黨外力量和台灣群眾前所未有的反撲。11月19日在中壢國小的投票所,被民眾糾舉出舞弊情事,選務人員敷衍處理,因為檢警處理不公,終於點燃了台灣人心中已久的怒火。引發群眾包圍中壢分局,翻覆軍車與焚燒「中壢警察分局」的暴動事件。而這第一把怒火,就是在中壢這個客家小鎮,率先揚起。 台灣首度「黨外」連線競選 1977年11月19日五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是國民黨在台灣實施地方自治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在野黨外力量蓄勢待發,由立法委員黃信介與康寧祥組一個巡迴助選團,推動全島黨外串聯助選,各地無黨籍的參與者紛紛響應串聯活動,林義雄在宜蘭縣參選省議員、張俊宏在南投縣選省議員、何春木在台中市選省議員、邱連輝在屏東縣選省議員,大家首度聚集在「黨外」的共同名稱下,成為黨外聯合陣線。 國民黨首度碰上全島串聯的在野黨外力量,在許多縣市遭到黨外人士的空前挑戰,倍感威脅。而各地原本孤軍奮戰的在野力量,這些無黨無派的參選者,第一次有「集體」和國民黨作戰的歸屬感。 許信良參選桃園縣長 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 許信良,政大政治系畢業,1967年拿國民黨中山獎學金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1970年結合知識份子共同創辦《大學雜誌》,挑戰國民黨的法統說,內容集中在「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成為政治革新運動的刊物。1972年獲國民黨提名,順利當選第5屆台灣省議員。他是農家子弟出身,毫無背景財力,當時許信良是國民黨刻意栽培的「省籍青年才俊」。 然而許信良在省議員任內的表現,因降低田賦、提高穀價以及學生保險等事項,與省黨部不斷起衝突,成為國民黨眼中的頭痛人物。因此許信良決定投入1977年的桃園縣長選舉,他準備要打一場台灣選舉史上完全不同的選戰。 許信良的桃園縣長選戰,卻是台灣選舉史上第一場分析社會結構、敵我情勢,研擬戰略戰術,排定節奏順序,主題訴求明顯,組織架構完整分工的現代化選戰。 《風雨之聲》的出版 引發軒然大波 許信良於1977年4月出版《風雨之聲》一書,收集他過去4年在省議會的重要質詢,同時對省議會的72位同仁做了嚴厲的分類和剖析。 《風雨之聲》引起軒然大波的是「分類」,許信良將省議員分為四大類型;把省議員分為「職業政客」、「世家」、「財閥」、「公務人員」等四類,許多自詡為是清高政治家者,被歸類為「職業政客」,批判當時的國民黨省議員,他們認為大受侮辱。引發他們的圍剿,讓許信良從桃園的省議員立即躍升為全國知名人士。 《風雨之聲》第一版印刷的兩千本一下子就賣光了,各出版商紛紛搶著自行印刷出版,一時之間全台灣各大書店把這本書放在最顯著的地位,幾乎到了人手一冊的地步,《風雨之聲》總共賣出多少難以估計。 新精神、新人物、新桃園 許信良陣營擬定了「打宣傳戰」、「南守北攻」、「從鄉村包圍都市」、「縮小打擊範圍」、「不採聯合陣線」、「鼓動黨內外人士競選」等主要戰略。並以「新精神、新人物、新桃園」為訴求主題,搭配以閩南語歌謠「四季春」曲調的競選歌曲「大家來選許信良」。 許信良陣營廝守「中間路線」、「打縣黨部不攻國民黨中央」的策略,他們也找到蔣經國言論集,曾他在大陸贛南當專員的名言 ----- 「打破惡勢力是推行新政的關鍵」,就寫在總部的牌樓上。選舉調子則盡量歡樂、活潑,以沖淡政治恐怖氣氛。 許信良青年部隊策劃,競選總部決定以搭帳棚方式取代傳統的辦事處。許信良搭建一個四十八公尺長、十六公尺寬的大帳棚、精神堡壘、牌樓、兩邊伸延數十公尺大字報和大氣球的競選總部。宛如商展場的競選總部,立即成為當年底桃園最熱門的「風景區」,每天從早到深夜人群川流不息,摩托車停滿路邊,攤販也進駐周邊,晚上彷彿新的夜市。 許信良發表〈此心長為中國國民黨黨員〉 1977年10月初國民黨開除許信良黨籍,10月下旬許信良發表「此心長為中國國民黨黨員」聲明的傳單作回應,再度成功塑造自己成為悲劇英雄的形象。許信良在競選總部高掛孫中山的照片,強調自己才是堅持國民黨創黨理想,一心想要尋回國民黨黨德黨魂的孤臣孽子。 國民黨方面則是動員既有體系:縣內所有中小學朝會時,校長一律公然痛罵許信良是叛黨份子、共黨同路人;老師授課時,要求學生回家告知家長投票給國民黨候選人歐憲瑜。國民黨排山倒海而來的攻勢,引起許多選民的反感,許信良總部的大字報版上,遂有民眾自行張貼文章或抗議句子: 「老闆支持歐憲瑜,工人支持許信良。 農會支持歐憲瑜,農民支持許信良。 校長支持歐憲瑜,老師支持許信良。」 發現作票,立即喊:「打死共產黨!」 許信良拜訪選民時,他們說:「支持你,不是問題,但無效啦!票會被做掉的!」 台灣選舉,是非常傳統粗糙。國民黨在選舉時操控純熟,地方組織龐大分工細緻,懂得如何動員,如何透過樁腳買票,如何作票。台灣選舉史上有很多次黨外人士的選票,被國民黨做掉的紀錄。對許信良來說,殷鑑不遠。 投票前三天,許信良競選總部推出一個強烈的訊息——絕不容忍作票。大字報版上一行大字:「只有共產黨才做票,發現作票立即喊打,打死共產黨!」口號清楚易懂,「抓到做票就打!」成為投票前夕桃園民眾熱切討論的話題。 發現中壢國小投票所作票 1977年11月19日,支持許信良的監票人員,有不少人帶著手電筒防止「意外停電」,大家都要「保護選票」,強力為許信良護票。上午10點半,兩位老夫婦到中壢國小投票。他們年事已高,行動緩慢,進入圈票處後久久未出來,投票所的主任監察員,即中壢國小校長范姜新林主動進入圈票處詢問。旁邊投票的兩位選民林火鍊和邱奕彬,看見范姜新林將老人家投給許信良的票,塗抹成廢票。民眾檢舉他妨害投票並將他送往警察局,但立即獲得釋放。 下午三點左右,范姜新林校長再度被指控舞弊時,負責監票的民眾就沒那麼客氣了,四、五名群眾衝進投票所,把范姜新林推出來。他們指著校長,破口大罵,維護秩序的幾位警察過去想解救校長,卻引來更多的群眾包圍。他們要求對面的警察把他逮捕,警察遲疑不決。國民黨作票消息迅速傳遍中壢街市。四、五百名群眾聚集在分局外馬路上,包圍中壢警察分局,切斷了南北縱貫大道。 火燒中壢警察分局 群眾包圍中壢警察分局的消息傳開後,各鄉鎮的群眾蜂湧而至,人潮不斷擴大。臨近傍晚,忿怒的群眾開始把分局前的數輛警車翻倒,並這股怒火延伸至數條街外的中壢火車站廣場,那邊同樣也有警車被翻倒。群眾當著警察面前,有人拿起旁邊工地的石頭丟向警局的玻璃窗,隨後一片石頭雨紛紛拋過封鎖線的上空,整棟警察局的玻璃窗被砸得一片不剩。上百名警察,包括縣警察局長,在分局內不知所措。坐鎮的檢察官早已帶著范姜新林校長從後門溜走。各鄉鎮的群眾蜂湧而至,包圍中壢警察分局的人潮不斷擴大。 晚上七點以後,激烈的群眾衝進分局內搗毀器物,上萬名圍觀群眾鼓噪吶喊。在場員警集體撤退至分局旁的消防隊內。警察撤走不久後,數枚催淚瓦斯彈毫無預警的被丟向人群,群眾中有人中槍的消息傳出,傷者被群眾送往附近的醫院,流血的慘劇再度激怒群眾,他們開始放火燒車。 警方眼看催淚瓦斯彈無法鎮壓群眾,陸續從消防隊後內撤走。象徵公權力的警察局就此呈現空城。近午夜時,抗議的民眾開始燒警察局,大火燃燒了兩個多小時,燒毀了大半個警察局和毗鄰的六間警察宿舍,當晚桃園縣宣布宵禁。 許信良當選桃園縣長 1977年11月19日,投票當天晚上各票箱傳回的票數,都是許信良遙遙領先。許信良以23萬多票,贏過歐憲瑜14萬多票,高票當選桃園縣長。這場選戰,國民黨被迫停止作票,全台各地黨外候選人大有斬獲,包括黨外及無黨籍在內,縣市長當選4席,省議員21席,台北市議員6席,許信良、張俊宏、林義雄、姚嘉文正式登上黨外領導圈。 「中壢事件」後,預告黨外與國民黨的正式對決,這是自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鎮壓與屠殺,噤聲30年後,台灣發生最大的人民暴動。「中壢事件」壓制了選務作票的猖獗,對台灣民主的發展影響深遠。 美麗島雜誌與美麗島事件 展望民主前程,我們堅信逆流不可久,潮流終浩蕩。 1979年4月11日,以周清玉命名的《美麗島》向台北市政府新聞局提出申請設立登記,8月《美麗島》雜誌社創刊,發行人黃信介,發行管理人姚嘉文、林義雄,社長許信良,副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總編輯張俊宏,總經理施明德,實際執行編輯工作是魏廷朝與陳忠信。 8月16日,《美麗島》雜誌創刊號出刊,洛陽紙貴,轟動台灣。第一期就一再加印,最後銷售數為7萬本,創下當時雜誌銷售量的最高記錄。《美麗島》第四期達十四萬本,各縣市分社服務處以及基金管理委員會也迅速的在9、10、11月陸續建立起來,美麗島政團廣設服務處,在各地舉辦活動、演講,《美麗島》即成為「黨外」的代名詞,成為黨外的實質黨部,儼然已將「沒有黨名的黨」,企圖以雜誌來發展組織、深化基層經營,從事政治改革運動,引起國民黨高度緊張,雙方對峙情勢不斷升高,創刊酒會遭到《疾風》團體在台北中泰賓館前叫罵。 擔任美麗島雜誌社社長的許信良,認為黨外陣營已有規模,而他本人是國民黨和黨外衝突的重要原因,決定暫時出國以降低雙方緊張關係。9月30日,許信良與妻兒前往美國。 爆發美麗島事件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為慶祝世界人權紀念日,於高雄市扶輪公園舉辦演講晚會,這場活動的申請一直未獲批准,這場平和遊行演講受阻,首度出現在台灣街頭的鎮暴瓦斯車,大批鎮暴車,向坦克部隊一樣開過來,施放催淚瓦斯,強制驅離遊行群眾,因而爆發警民大衝突的「美麗島事件」。 國民黨執政當局把「美麗島事件」當作叛亂行動。台視、中視、華視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紙全部配合政府的逮捕行動,把當時的黨外人士改造成「野心份子」。 全島緊急大搜捕 1979年12月13日起,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對美麗島事件、展開全台大逮捕。以「涉嫌叛亂」罪名逮捕黨外民主菁英林義雄、張俊宏、姚嘉文、陳菊、呂秀蓮、林弘宣、魏廷朝、張富忠、陳忠信、王拓、邱茂男、周平德等人,施明德乘機脫逃,黃信介立委次日被捕。迄隔年1月8日全台大通緝的施明德被捕歸案為止,近百人被捕,並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及全國各地辦事處。 許信良與郭雨新、彭明敏、張燦鍙、史明、黃彰輝、陳婉真等人,在美國組織「台灣建國聯合陣線」,曾發表一篇著名的聯合聲明要「讓國民黨政府從地球上徹底消失」,許信良遭到國民黨政府以叛亂罪名通緝無法回台,自此被迫流亡海外10年。在美國期間創辦《美麗島周報》,繼續展開和國民黨的鬥爭。 1980年2月20日,警備總部正式宣佈,軍事檢察官對黃信介等八人以叛亂罪起訴,進行軍事審判;其餘37人移送司法機關起訴。4月24日,警備總部將台灣長老教會總幹事高俊明、張溫鷹、林樹枝、黃昭輝等人以藏匿施明德(藏匿叛徒,知匪不報)的罪嫌逮捕後,才宣告一段落。(責任編輯:劉明堂) 狂飆的硬頸年代--中壢事件40週年學術研討會與特展 記者會時間:2017年11月19日(週日)上午9:30 地點:中壢藝術館一樓大廳(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16號) 特展時間:2017年11月15 - 19日 學術研討會時間:2017年11月19上午10:10~下午5:20 地點:中壢藝術館二樓演講廳(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