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訪美是台灣民族主義的轉捩點

蔡英文訪美是台灣民族主義的轉捩點

檢視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歷史,日本、中國、和美國都是強大的他者(other)力量,因為民族主義經常是在外力的壓迫下播種深根茁壯。日本的殖民統治,當然是台灣人追求平等地位和實現民族自決的重要推力,中國國民黨來台灣後的族群政策,更加激發了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決心,從228到白色恐怖,台灣人的民族主義無疑是政治改革最重要的催生力量。 美國呢?大多數台灣人視美國為盟邦,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的態度大概少有人反對。美國透過斷交前的協防條約和斷交後的台灣關係法,保護台灣免於中國武力侵略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在冷戰時期,我們依附在美國的大傘下,以列身民主陣營自居。在美國圍堵但不啟動戰爭的大戰略下,蔣介石也不敢造次,高喊反攻大陸只是鞏固自己權力地位的口號。然而追求台灣獨立的力量,也同樣在美國的戰略考量下,難以得到自由發揮成長的機會。 大家常說台、美、中三邊關係其實就是現狀定義之爭,美國長期強勢穩固地守住定義權,台灣不敢吭聲,中國也只能敢怒不敢言,頂多在文字上跟美國玩些阿Q的遊戲。台灣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嘗試挑戰美國的主導權,但是傷痕累累,雖然內部台灣主體意識提升,但是獨立運動卻沒有相對改善情勢。 選出自己的領導人應該是台灣民族主義的重要指標,過去蔣家在美國的默許下集權統治,台灣人無法當家作主。民主化改革後,終於可以直選總統,但是美國的制約依舊難以擺脫。過去幾屆總統選舉,主要候選人幾乎都必須在大選前訪問美國,讓美國先行「口試」或「會考」一番,這對台灣人的民族自尊是一大戕害,雖然這是國際關係大國宰制下小國的悲哀,但是台灣人也不應視其為理所當然。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即將訪美,這對她來說應該艱難複雜的旅程。四年前,她踏上同樣的旅程,到美國訪問解釋她的台灣共識,結果在訪問結束後,一位不具名美國資深官員透過英國「金融時報」,聲稱歐巴馬政府擔心若蔡英文當選,可能升高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大選之前,美國更以免簽證優惠待遇加持馬英九,甚至在投票前一天,美國在台協會前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來台說三道四,大辣辣地幫馬英九助選。我們不敢說,這些美國因素是造成蔡英文落敗的主因,但是美國公開介入台灣大選卻是不爭的事實。 蔡英文喊出維持現狀已經展現對美國的尊重,美國不應再咄咄逼人,甚至企圖主導大選。台灣人民選總統,不只是在選兩岸關係,國內民生議題更是最迫切需要解決,就像美國人選總統的最重要,也幾乎是唯一考量就是經濟議題。馬英九治國無方,國民黨不可期待,這是過去這8年台灣人民最痛苦地領悟,台灣人民難道不能為最卑微的安身立命選擇一個理想的總統嗎? 我們無意煽動仇美、反美情緒。只是在提醒美國當局之外,也要對台灣同胞心理建設,美國人當然會喜歡言聽計從的小跟班,但是更會尊重據理力爭自身權益的人,我們選擇被喜歡,還是被尊重?這將是台灣民族主義的關鍵性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