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真心話

企業家的真心話

郭台銘赴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引發熱烈討論,除了郭董,還有台塑和其它企業準備到美國投資。美國好幾州都在爭取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去投資,以增加工作機會,也幫忙川普履行在競選總統時的承諾,威斯康辛州因為減稅30億美元勝出,雖然有美國媒體唱衰,並提醒2013年富士康也說過要到美國賓州投資,結果卻不了了之;雖然威斯康辛州國會有議員有疑慮,但在州長的遊說下也安全過關。 台灣有的人樂觀看待,認為是國力的展現,何況郭董沒有投資美國,也不會投資台灣,去美國投資也有助台美貿易。有的人藉此批判政府沒有認真拚經濟,投資環境不好,以致產業頻頻外移。有的人說環評太過嚴格,環評委員會手握生殺大權,可以否決投資案,在歐美國家這些專家學者只能提供專業建議,沒有最後決定權。還有土地取得問題和供電不穩問題,八月十五日全台大停電,又有人呼籲重啟核能。也有人說是稅的問題,長期有人呼籲減稅,號稱台灣企業稅和所得稅太重,無法吸引外資和國際人才。 郭台銘也很坦然,說「市場就是我的祖國」,又說「政治應該為經濟服務」,比照先前在太陽花學運講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算是比較中聽的。郭董的名言不少,爭議也不少,雖然多少有人不同意他的話,至少可以相信他說的都是真心話。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將市場當祖國的企業家應該不在少數,台灣市場太小,小廟容不下大和尚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商場如戰場,情況瞬息萬變,主將發號施令不需經過民主程序,重視的是訓練和紀律,所以大老闆不重視、甚至排斥民主也沒那麼令人意外。政治應該為誰服務?答案因人而異,企業家當然希望政府管愈少愈好,只要企業家需要幫忙才出現就好。例如最近川普下令根據197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貿易法案,對中國祭出301條款調查智慧財產權相關問題,主因是美國到中國投資的大企業,被迫做技術轉移,長期下來漸漸喪失國際競爭力,此時強而有力的祖國就非常重要。 還好不是每個企業家都有同樣的思維,至少台積電仍舊願意繼續留在台灣投資,而且台積電還是貢獻台灣稅收的大戶,若是投資環境不好,為何台積電仍舊願意投資台灣?每個產業的景氣循環、企業經營模式不盡相同,有的靠壓低成本才有辦法生存,有的競爭力夠的靠投資科技與管理的創新,積極開拓新市場,而不是壓低成本。 不少大老闆抱怨台灣投資環境,外商來台投資在世界敬陪末座,而環評是主因之一。美國地大物博,人口密度遠低於台灣,產業意外造成的人跟財產的損失相對較台灣低,而且也比較守法。美國是法治的國家,台灣常常立法很嚴卻疏於執行,或是說執行標準不一,要保護環境,較嚴格的環境評估是必要的。況且川普上任後要履行競選諾言,在美國創造工作機會,並呼籲美國企業如蘋果、谷哥等將製造業搬回美國,台灣企業到美國投資也是為了生存、順應潮流。 其實外商投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台灣在馬英九執政下過度親中,提倡「一中市場」,如果台灣和中國形成共同市場,外商直接到中國投資就好了,為何要來台灣?外資減少實際上是台灣被中國邊緣化的結果,都歸罪於環評並不正確,也不公平,更無法解決問題。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