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林故事館」談我認識的唐麗芳老師

從「雲林故事館」談我認識的唐麗芳老師

我怎麼樣認識唐麗芳老師?已經不可考了,見面的次數呢?近六、七年來大概只有兩次吧!這樣的「朋友」,我卻經常在跟別人提到時直呼「我的摯友唐麗芳」。只因她是一位充滿熱忱、幹勁十足,規劃力、行動力、感染力都十分充沛的人,與她一接觸,不自覺地受到吸引,升起一股「有為者亦應若是!」的信念,好像是認識許久的好朋友。 2010年(民國99年)之前一年,是我深感挫敗的一年。藝文界有很多活動案子都以「建國百年」為主題來規劃向文建會申請補助,我並不想硬ㄠ企畫案去爭取這塊資源,雖然蔣渭水文化基金會那年預計演出的曲目是「《破曉〜大稻埕的天光》交響樂與鋼琴、小提琴雙協奏曲」,呼應建國百年實在是相得益彰。那時,台灣社會上還沒有所謂「島嶼天光」或是「點亮台灣」的概念和氛圍,因此這個作品雖然在「台灣文化日」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在滿座兩千位觀眾的掌聲和喝采聲中落幕後,再也沒有引起更大的迴響。 懷著「不讓首演成絕響」的悲壯心情,2011年我計畫帶著首演的實況DVD(五機錄影)和作曲家石青如老師,走向全島的偏鄉小學、教會、區公所,只要能有人群聚集處,我們就去開辦音樂欣賞講座,由作曲家現身說法,引領聽眾欣賞這些被文建會評為「曲高和寡」的古典樂。 接洽這些講座地點的時候,多虧我另一位摯友李映慧老師的安排,映慧長年投入為弱勢兒童募書和陪讀的工作,對童書和繪本有獨到的見解,她跟我說:「妳一定要去『雲林故事館』,妳一定要認識唐麗芳!」 於是我和石青如僕僕奔走於花蓮、宜蘭、南投、屏東的山間和海濱,我們撿拾各地風土人情,與不同年齡層和各行各業的人交換對音樂的聆賞心得,感覺到收穫遠遠比付出的多。 到雲林故事館那天,唐老師有課並不在館裡,熱情的館員接待我們,令人感到賓至如歸。來參與的聽眾除了當天正好來訪的客人之外,都是預先報名的學員。擔任服務和解說的是專職的館員,加上年輕志工,那種同心協助營運的精神,讓我強烈地感到,雲林故事館不僅有在地居民的支持,更提供雲林年輕人返鄉就業的機會。 講座過後,唐老師已預約餐廳請我和青如用餐,餐後還請志工開車送我們趕火車回台北。這是我們第一次與唐老師見面並且相談甚歡。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怎麼形容唐老師呢?第一眼會覺得那是一位長期曝曬在陽光下忙於農事的人,但是她炯炯的目光卻透露出一位知識份子強烈的使命感,棉質布衣、未經修飾的臉龐掩蓋不了純真和優雅的本質。 這些印象後來對照她的實際歷練,還真是一點都不差呢。唐麗芳在台灣念商,對數字和投資都有一定的敏感度,後來和美籍先生在威斯康辛州鄉下種植有機蔬菜也在農夫市集販賣 ; 後來又進醫學院修習護理課程,是一位領有美國執業執照的優秀護理師,她在中英文間的轉化翻譯能力也極強。曾有一位作家訪問她時下了一個結論:「唐麗芳好像一株蒲公英,無論在甚麼環境下,她都能抓住泥土、生根發芽,開出燦爛美麗的花朵。」 這就不難明白,在二十世紀末,因為先生在台灣的職務而跟著回到故鄉雲林的唐麗芳,會組織協會、經營館舍,用在地人的情感和故事,編織起在地人的夢想和幸福。 雲林故事人協會創辦人唐麗芳。圖/雲林故事館網站 從「說故事」開始 女兒讀小學時,唐麗芳應邀去學校說故事,面對台下專注的一張張小臉,她知道自己擁有正向的影響力。於是她開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學習如何說故事,也培訓志工,成立「雲林故事人協會」。 另外,「雲林故事館」則是一間具日式風格的建築,日治時期它是虎尾郡郡守官邸,十二任郡守中,從第五任郡守開始都居住於此。戰後國民政府延用作為官員宿舍,住過區長、法院院長、庭長等。1996年至2000年間變成閒置空間,經「虎尾巴文化協會」奔走呼籲保存,2001年終獲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2004年進行修復工程。2007年雲林主辦國際偶戲節時「雲林故事館」也正式對外開放。 這是雲林全縣第一座歷史建築再生的成功案例,由「雲林故事人協會」營運迄今。 「參與感」和「成就感」是最大的鼓勵 初期館舍內部空蕩蕩的,志工們帶來家中的和式桌和椅子,借來盆栽、字畫,也邀請附近的小學生製作祈晴娃娃來妝點門面,居民也來繪製現代化的生肖故事,館內氣氛鮮活熱鬧了起來。 果然經常有小孩帶著父母來參觀,並開心指著祈晴娃娃說:「那是我做的!」戶外空間,後院和走道區經常都塵土飛揚,居民們發起認養土地,種植自己喜愛的植物,常來澆花、整理、照顧,這地方在開館之前就已經生機盎然、人氣滿滿了。 有一個「佚聞」更為有趣,有一位攤販在門口擺攤賣花,屢勸不肯移到對街。唐麗芳和他聊天,跟他買花並請教養花的學問,到後來還邀請花販來館裡擔任講師,分享種植蘭花的心得!像這樣,雙方互惠、互有成長的實例幾乎每天都有,人人都成為故事館的一份子,說著、演著自己的故事,也在別人的故事中演繹出人生百態。 然後,聽故事的孩子長大了,也愛回來說故事。 雲林故事館活動吸引不少大小朋友參加。圖/雲林故事館網站 幸福的經驗不只能留存,更能散播 唐麗芳無疑是一位充滿創意的人,她的構思,和付諸實行的能量往往令人驚奇和佩服。她用「九宮格」來概括她的想法,其中包含了文化、國際、虎尾、感動、幸福、台灣、原創、在地、素人。從九個元素出發,拓展出各種不同的活動及講座,深耕文化。 雲林故事館的繪本製作培訓課程也是特色,教民眾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故事呈現在紙本上。結訓後,經過評選,每年出版八到十本書,再啟動「走讀」計畫,讓作者親自帶領聽眾到故事現場,娓娓道出自己的生命經驗,傳播在地的幸福。 從晴天娃娃、種植花草到毛巾偶、紙戲人、繪本出版等等,幸福的經驗不只能留存,更能散播。唐麗芳老師,踏實的雲林女兒、辛勤的文化農夫,她所散播的種子就在這塊土地上欣欣向榮,人人都能成就自己生命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