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上凱道是榮耀或恥辱

【專文】上凱道是榮耀或恥辱

何時凱道已成為流行,大小團體在此發聲,表達理念與訴求。再簡單的事情,不願去面對,一樣會一發不可收拾。每個環節都在考驗政府處理事情的能力,如果事情可以好好的溝通與處理,誰願意動不動就放下假期或手邊的工作。 稅是雙面刃,在國庫與個人權益間取得平衡。可惜的是,天平嚴重傾斜,在國家需要錢的大前提下,個人權益顯得多麼地微不足道。舉例來說,人民認為稅單有問題,到訴願階段,為何需要一半稅額的擔保品。再者,若不是對自己有十足把握,誰要提行政訴訟,然而,訴訟結果卻令人儍眼。 根據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黃士洲,調查民國100~102年稅務行政訴訟結果,人民勝訴率僅6.11%,行政法院坐實了官官相護丶「駁回法院」的稱號。太多的黑幕,讓人們不得不放下手邊的工作,為公平,為正義去捍衛本身權益。 再以即將施行的《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簡稱《納保法》為例,其中有納保官的設置。納保官的全名是納稅者權利保護官,顧名思義是為保護納稅者權益,然而,國稅局卻請原來的稅務員擔任納保官。想想,平常與人民對立慣了,怎麼可能說如川劇「變臉」就變臉,立馬站在人民這一邊。昔日同事長官,哪有那麼容易劃清界線,任務分配完立場丕變,從戰友變成敵對?而且,說不定,一兩年後,還得回原單位呢! 能扮演好隨時切換角色的除了演員外,大概就只有間諜或線人囉,而這些職業即使受過訓練,也不一定人人都能勝任與成功扮演。如今納保官由角色對立的稅務員來擔任,豈不是「請鬼拿藥單」。再好的法律沒有相關單位的配合,結果也是枉然。這也難怪,在納保法將施行之際,由法稅改革聯盟醞釀號召的「反財稅黑手運動」即將於12月18日、19日在凱道引爆。 常常在想,上凱道到底是榮耀還是恥辱?說是榮耀,是以民主的角度為出發,民主不夠成熟的話,還真的不容易想集會就集會。說是恥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再大聲的怒吼與吶喊,主事者的耳朵,彷彿關閉了般,聽不到就是聽不到! 在國際人權日(12月10日)的論壇裡,聽到真理大學吳景欽教授頗令人省思的一句話,難道每次都要等到臥軌時才真的有人要處理嗎?算一算,稅改團體上凱道,絕不是這一兩年的事。當人民的聲音,一而再地被漠視,那真的就是民主的恥辱了。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