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投資股票?

我為什麼投資股票?

台灣股市今年表現不錯,加權指數已經突破1萬點而創27年新高。然而去年開始起漲時正逢政黨輪替,一些人不斷散佈民進黨執政中國會如何如何、股市會大跌,導致許多本地小投資者不敢進場,看到股市愈升愈高,更不敢進場。年輕人因為經濟條件不佳,對股市投資缺乏認識,因而也不敢輕易進場,導致失去在這次大升浪中賺錢的機會。財經官員呼籲年輕人入場反而被喝倒彩。 不理性的暴跌,遲早會回彈 我是在1981年,也就是到香港5年後開始投資股市的。當時正好處在待業時候,一位印尼的初中同學動員我買股票。當時許多印尼僑生從中國倒流回香港,找工作不易,紛紛到證券行當駁腳經紀,尋找舊關係進場買股票,他們才能收取佣金維生。 中國當時不但沒有股市,也毫無這方面的知識。不過我想既然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就得入境問俗,對此必須有所認識,不妨去看看。香港最大問題是居住問題,我沒錢買房子,然而看著房價不斷上漲,我們的薪資一直跟不上,怎麼辦?我想,我買不起一套房子,何不買地產股(營建股)的股票,等於先買小部分房子。當時李嘉誠的「城市花園」剛上市,我就買它的股票,好歹做個房產小股東。 沒想到第2年,中國要收回香港,股市暴跌,我好不容易幾年工作存下來的一些錢「蒸發」,痛心不已。不過我沒有失望,拚命兼職工作與寫稿,只要有邀稿,從來不拒絕,而且一定按時完成建立信用。雖然我痛罵中國收回香港必將搞壞香港,但我也知道中國在收回前一定要做好面子工程。所以股市一回升,我就把大部分存款繼續投入地產股。也因此與財經新聞的《信報》結緣,並在評論版投稿再進入報社擔任編輯,有了比較好的收入。再加上股市的獲利,於是積累了第1桶金,在1986年年底付了兩成首期,買了人生第一間房子,雖然是二手,也達到安居的目的。這是我移居香港第10年的成果,當時我48歲。 但是投資股票不是沒有風險,由於我用融資買股票,1987年10月股災,因為香港停市4天,開市時恆生指數一天跌掉1/3,我的兩個戶口全被斷頭,還補不上缺額,只能找便宜借錢償還。還好因為買了房子,所以沒有傷到老本。然而我沒有因此退場,因為我知道這樣不理性的暴跌,遲早一定升回來,所以減少所有可以減少的開支,再積累資金投入,此後到九七圓滿收場離開香港。 不過在美國,因為不熟悉美國股市,在2000年股市網路泡沫時,我也慘賠一筆。因為一份權威週刊介紹的一支網路股說是可以上到100美元,當時才50美元上下,我買了幾百股,下跌時我沒有壯士斷腕,而是以為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結果居然公司破產倒閉,我的這項投資化為烏有。 來台灣,我是2年多後才開始投資股票,但是因為不熟悉,所以也堅持不借融資,只是幾十萬元的股本。前些年都被套住,到今年才得以解套。 投資股票對我的另一種意義,是以小本經營來了解在地經濟。因為輸贏涉及切身利益而必須關心,乃至研究,了解股市與經濟狀況。這對我寫評論,就會採取比較務實的態度而不淪為空喊政治口號,因為政治與經濟是分不開的。也因此即使在股票投資中虧蝕,我也當作在增長自己知識與人生經驗中付出必要的學費。 我不是學理工科的,所以對台灣的高科技股非常陌生,除了台積電,別的不敢去碰,只專心金融與傳產股。今年電子股成長很好,所以我努力去熟悉他們,決定投資的標的。在不斷轉換投資項目中了解台灣的電子科技狀況。其中,我了解到幾乎所有有點知名度的企業,都在中國有多處廠房,所以政府的政策必須非常謹慎。 股災是最好的進場機會 我投資股票付出許多代價,也得到不少教訓,因此也遵守幾項原則: 一、只能用閒置的資金,不可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開支。 二、不要融資,不要買期指與認股權證,因為槓桿比例大,風險也大,尤其業餘投資者絕對不宜。 三、以投資經營管理良好的權值股為主。即使遇到股災暴跌,也會慢慢恢復。 四、不要迷信任何股市理論與新聞,那僅僅作為參考,最主要要研究大戶做多還是做空,不論整個股市還是個別股票。 五、買賣要冷靜,不要衝動。賣比買難。不怕買貴,只怕買錯。也不要被帳面數字所迷惑。只有賣掉股票拿到現錢才是真正收割。不要想賺最後一筆錢,否則「貪」字變「貧」字。 六、股市賺到錢後不要全部拿去再買股票,避免遇上暴跌把賺來的錢全部吐出還要倒賠。 七、最好的進場機會是股災人心惶惶人們不敢進場的時候。平時省吃儉用做些儲蓄,雖然利息很低,但是到了股災的時候,這些錢就可以大派用場。 八、投資股票也是某種博弈,因此提防上癮而不能自拔。所以不要跟得太貼太多進出而花上太多時間與交易稅、手續費。更要有堅強的意志力,不要賭性來的時候以融資做賭注。這樣即使賠本,也不會傷到筋骨。 這些都是紙上談兵,實際上有很多我自己都做不到。例如股價上升都捨不得賣掉,結果只能少賺甚至倒賠錢。因為貪婪是人性的弱點。這些是經驗談,一切以個人情況為準,輸贏都由個人負責。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