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金門‧彩繪浯島

飛來金門‧彩繪浯島

轉型中的戰地島嶼 1950年代的台灣,如果家裡有人當兵,最害怕的就是抽籤抽到金馬獎,因為當時的金門是國共戰爭最緊張的前哨戰地。 2000年台灣社會民主化後,兩岸的緊張關係開始鬆綁,曾經進駐十萬大軍的金門島,軍人也因戰地任務解除而逐步撤退成以千人計數。金門政府為因應金馬國防政策的轉變,於是啟動觀光文化產業的專案計畫,島嶼上的閩南古厝和金僑洋樓雖歷經長期戰火的砲轟,終因古蹟修復政策得以活化再生,如今已轉型為觀光客的渡假民宿。 筆者在大學任教期間,有幸受邀擔任金門文化園區的華僑文物館與兒童教育館之專案規劃,藉此專案研究的機會,讓我深刻地體驗浯島特有的閩南文化與生態之美。2015年我獲選成為文化部專案計畫中的駐金門畫家,專案中以金沙鄉為創作基地,並於文化園區展示創作成果。 此次我從金門駐縣寫生作品中選出10餘張,並以「飛來金門‧彩繪浯島」為題刊載,期能與讀者們分享一位候鳥畫家所見的島嶼之美。 彩繪浯島之美 搭飛機來金門,就像騎著大鵬鳥去旅行一樣的興奮和好奇,眼睛會不自主的穿透機窗,在海洋中掃描,心裡期待著那個島是不是就快要到了。 從地圖看金門,當過兵的大哥哥總是說,那是一塊超級大的肉骨頭,因為骨頭太有吸引力,所以要派很多軍人去守護它。但我看到的金門不是肉骨頭,大金門和小金門島就像兩隻結伴將起飛的蝴蝶! 《起飛的金門島》素描2015 從地圖看大金門與小金門,就像兩隻結伴起飛的蝴蝶。 海上的島嶼是候鳥的最愛, 金門因島上有一條浯江而別號浯島。 我喜歡浯島的名字超過金門,因為發光發亮的金門,背後總是讓人想起戰地任務中「固若金湯」的緊張訊息。 相傳浯島原本長滿很多大樹,卻因一位好戰將軍大量砍木造船,而讓島嶼形成浪大沙大的風險之地。後來島上智慧的長者,請出勇猛的獅子來擔任擋風鎮煞的守護神,被尊稱為「風獅爺」的石雕被安置在廟口、港口與容易被侵犯的衝煞地。 金門人尊敬風獅爺,不僅逢年過節會獻禮奉香,還會為它披上小飛俠一樣的彩色披肩,讓它在值勤站崗時免受風寒。有些風獅爺會被請進聚落的巷口,甚至於躲在古厝的牆角縫裡。瓊林聚落有一尊古厝牆角風師爺,祂的任務就像是今日豪門大廈的安全保鏢。 《草原風獅爺》炭筆上彩 2013 自古金門為了鎮煞,設置很多風獅爺,戰地任務解除後,有些風獅爺從荒野草叢中被請出後披上彩裝。 《瓊林壁獅》 炭筆素描 2013 瓊林聚落以閩南古厝聞名,聚落中有一尊鎮守巷口的壁獅,今日已成為金門縣觀光大使。 大小金門夾在大中國與台灣海峽之間,原本應該是候鳥的渡假天堂,卻被好戰者經營成攻擊與防衛的基地。早在唐朝,就有皇帝派人到此飼養戰馬,因而留下了「牧馬祠」;明清時代,浯島又變成了朝代轉換的官民避難地,因而也讓金門島留下了許多華麗的閩南古厝、書院和寺廟建築。 整個島嶼都被戰爭封鎖 金城鎮的總兵署,是明清時代的軍事總司令部,建築莊嚴,庭院古木參天,今日已是遊客必到的重要古蹟。現代版的總兵署就是金防部,60年代國共對峙的緊張期間,浯島上不僅有十萬大軍,馬路上處處可見大碉堡,麥田中插著許多反空降樁,原本浪漫的海岸也被埋下難以數計的地雷,這個島嶼的天空、土地和村落,幾乎都被戰爭兩個字封鎖了。 戰地沒有自由,只有服從;牆壁不能是牽牛花漫步的舞台,處處書寫著保密防諜與反共抗俄標語。農夫不能只會耕種,他們也被訓練成參與戰爭的民兵。地下室不能給孩子們玩捉迷藏,它的名字叫戰地隧道。 八二三戰爭期間,肩膀掛著星星的將軍,掌握著島嶼生機的總開關。軍人和民兵心裡都期待能擁有一對翅膀,在關鍵的時刻,如果能夠展翅飛行,或許就可以離開這座單打雙不打的戰爭之島。 《總兵署》 炭筆素描 2010 金門民眾俗稱「衙門」的總兵署,原是明代進士宅第,於康熙年間改建為總兵署,庭院中古榕參天,現已被指定為縣定古蹟。 《海邊崗哨》炭筆上彩2005 金門島嶼海邊設置許多崗哨,八二三國共爭戰期間,是守護島嶼的第一線。夜晚站衛兵,就是當年抽到金馬獎阿兵哥的艱鉅挑戰。 《戰地指揮官》炭筆上彩 2013 1949年國府軍撤退到台灣後,金門的戰地指揮官成為最亮眼的職務,同時也是榮升部長的加星跳板。 《等待展翅的老兵》炭筆上彩 2013 金門島曾有10萬駐防大軍,如今留守只剩千位。這些穿軍裝的老兵,心中長有一對翅膀,期待關鍵時刻可以飛越戰地。 《八二三夜戰》蠟筆上彩 2015 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是台海兩岸大事,也是老一輩金門人心中的痛。「單打雙不打」的暗夜記憶裡,民間禁點燈火,只見村落昏暗,唯有對岸射來砲火螢光飛竄。 《戰火中的教堂》炭筆素描2015 金門是道教廟宇興盛之地,但金沙鄉有一座少見的中華基督教堂,古樸的紅磚建築,似乎散發著守護島民的博愛之光。 觀光賞鳥 聽阿嬤講古 1990年代,海峽兩岸吹起了和平的風潮。守護島嶼的軍人,開始一批一批的回歸鄉里;大馬路上的計程車取代了坦克與軍車,碉堡雖然還穿著迷彩裝,但今日的碉堡與砲台已變身為觀光道具。大量遊客以金門做為轉運地或渡假島。有些遊客是為了過境去中國探親,有些遊客是為了探訪戰地的祕境,也有些遊客純粹是為了賞鳥而來。 原有的旅館不夠用,古厝和洋樓穿著新粧轉型為民宿。金門的貢糖、牛肉乾、高粱酒和蚵仔麵線,都是遊客最愛的美食與伴手禮。 每年春天城隍爺過生日,將是金門踩街遊行的觀光大季。街上老少村民歡喜參與藝陣表演,浯島麥浪跟著起舞,那就是迎接親友來做客的美好時節,也是遠地來的遊客與候鳥到此度假的高潮。有些遊客結伴參訪寺廟燒香禮佛,也有專程帶著高倍數望眼鏡來賞鳥,有些遊客特別喜歡聽老兵和高齡阿嬤訴說故事。 《瓊林民宿》炭筆上彩 2012 瓊林自古是書香門第的聚落,閩南古厝和官宅處處可見。畫中的「瓊林民宿」是典型的古厝再生,也吸引不少海內外藝文人士在此聚會。 《金門阿嬤》炭筆上彩 2013 金門阿嬤,年雖百歲,手裡數著佛珠,還能細數當年老公下南洋的辛酸故事,她們不僅是獨立扶養金門之子的偉大女性,也是南洋落番史的口述傳承者。 《金沙萬安堂》簽字筆速寫2015 金沙鄉不僅是駐軍重鎮,鄉內也有一座聞名的萬安堂,供奉保生大帝,不少海內外香客到此朝拜祈願。 《燒香拜神》素描上彩2013 金門有三多,古厝、寺廟、碉堡多。每年城隍爺祭典,已結合宗教藝陣表演形成觀光盛事。畫中的持香信徒一臉虔誠,傳承金門先民渡海來台,祈求神明守護的心願。 今日金門的縣鳥,是頭冠華麗的戴勝鳥,經常雌雄成雙在草地上漫步,它們已成為遊客們相機搶拍的迎賓大使。舊時的金門,被迫打造成戰地,連海風都帶有緊張的氣息;今日脫下戰袍的浯島,潮聲和鳥鳴將共譜合鳴的進行曲。 金門!這個島嶼已經不再為了戰爭存活。它是候鳥避冬約會的好所在,它也是海內外遊客渡假的和平島。 《浯島夜景》簽字筆速寫 2012 戰地任務解除後的金門,軍人撤退,來了遊客。白天賞鳥逛街散心,夜晚涼風徐徐、高粱伴星光。 《起飛金門》 炭筆上彩 2013 曾經被認為是「墓坑鳥」的戴勝,頭冠華麗,雌雄結伴成行,今日已被推舉為金門縣鳥,也象徵擺脫戰地艱苦印象的「起飛金門」。 《金門風華再現》簽字筆上彩 2015 金門是海峽兩岸三通的門戶,配合觀光政策,島上的閩南古厝和洋樓已由縣政府獎助修復,也讓浯江島的閩南文化和金僑文化風華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