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如何拚經濟?

不改革如何拚經濟?

蔡英文總統執政超過百日,民調直直落,在都會地區的中間選民和雲嘉南的滿意度明顯下滑。不少經濟選民對於小英推動諸項改革,造成社會紛紛擾擾,心生不滿,有人甚至覺得拚經濟比較重要,改革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新政府執政以來,發生了不少突發事件,而媒體及名嘴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討論改革,如年金改革、司法改革、不當黨產處置條例、轉型正義等,好像都跟經濟沒有關係。 政治和經濟關係密切,看看九月十二日上街遊行抗議的觀光業者就知道,中國因為不滿蔡英文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猛踩中客低價團來台剎車,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馬上遇到困境,特別是專做中客低價團的遊覽車業者,先前的投資可能血本無歸,約有八成還在付貸款的遊覽車在曬太陽、養蚊子,也有將遊覽車拿去地下錢莊抵押借錢的。 買辦式的一條龍經營模式被國人詬病已久,因為它是壟斷式的,僅有特定關係好的少數業者受益,但是中客低品質的觀光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卻是全民要承受,觀光景點的噪音和擁擠,讓中客之外的其他觀光客及在國內遊客倒盡胃口,卻步不前,這些外部的社會成本如何計算?一條龍之利大於它所帶來的弊嗎?趁著這次中客低價團的大幅減少來轉型觀光產業,中、長期而言,不也是在拚經濟嗎? 年金改革和拚經濟乍看之下似乎無關,實際上若能降低貧富差距是有助於經濟成長的。國際一些大咖的非主流經濟學者如諾貝爾獎得主 Joseph Stiglitz 和 Paul Krugman,和《21世紀的資本》作者 Thomas Piketty,以及美國前勞動部長 Robert Reich 等,都有大量的相關論述。基本上,財富若過度集中,形成壟斷與不公平競爭,會扼殺創意,長期下來整體需求也會減少,造成經濟衰退。在民主國家群眾很在意政治權力的集中,怕會造成獨裁,卻往往忽略經濟上財富的過度集中對社會造成的傷害。 司法改革和拚經濟的關係可能不太直接,但是想想兩百多年前 Adam Smith 主張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與自由貿易,若是司法不公,哪來的公平競爭? 哪來的公平交易?沒有公正的裁判,比賽結果能夠讓人心服口服嗎?再看看前幾年發生的頂新黑心油事件與最近發生的中國人民幣 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和樂陞收購案,若是台灣仍然是「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司法制度,假若司法不能還受害者一個公道,或是保護散戶投資者或消費者的權益,會不會影響投資和消費? 不當黨產處置條例和拚經濟也是有關係的,幾十年以來,不當黨產已經嚴重扭曲資源有效率分配,資源如果不能有效率分配,怎麼拚經濟?當執政的政黨有黨營事業,它訂定的政策會影響黨營事業的獲利,其中的利益衝突怎麼迴避,迴避得了嗎? 最近發生的兆豐洗錢疑案和中國人民幣 TRF,加上疑似設計坑殺散戶的樂陞收購案,讓大家驚覺蔡英文競選政見是不是漏掉金融改革?而主管機關與檢調單位的處理態度讓人覺得好像在遮掩什麼事情,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樣子,果真如此,只會讓人民失去對政府的信心。如果人民不信任政府,對政府推出的政策不支持,如何拚經濟?試問在一個資訊非常不公開的金融市場,違法亂紀的有權有勢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如何拚經濟?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