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建言是台灣產業政策失敗的最佳例證

工總建言是台灣產業政策失敗的最佳例證

工總20日發表「2017年政策白皮書」,除了延續對政府要幫助企業排除五缺障礙的要求外,更是對一例一休所衍生的勞工議題有很多的不滿。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更指出,一例一休、前瞻計畫與廢核等爭議都導致投資停滯、人才流失與企業外移。工總所提的台灣經濟發展停滯的因素是否為真,值得我們好好討論。 電價應如實反映核後端處理成本 就核電的問題而言,2025非核家園是蔡總統在競選期間就提出的,選舉結果也顯示得到多數選民的認同。對企業而言,電是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投入要素,工總建議要將啟用核四與否訴諸全民決定前,應先考慮政府可否將核後端的處理成本計入電價計算。若企業界也認可電價應如實反應核後端的處理成本,那麼台灣電價是否應合理反映核廢料處理這塊燙手山芋的成本,這是目前最難處理,甚至無法處理的成本。亦即,考慮核後端處理成本後的電價,恐會讓工總未來對政府的批評變成電價過高,不利投資。再者,當電價因反應核後端成本而提高後,其他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可能會低於核能發電。因此,過去有許多學者無視核後端處理成本,不斷強調核能發電是最乾淨或最便宜的論述將被戳破。 企業外移與前瞻計畫何干 就前瞻計畫而言,前瞻計畫的條例已經在立法院通過,近期國民黨立委雖對於前瞻計畫的預算審查進行杯葛,但是,只有抗爭沒有政策論述,這樣的抗議方式對於前瞻計畫反而毫無監督,絕非全民之福。大家對於前瞻計畫的可行性評估或債留子孫的質疑也都是一直政府存在的老問題。再者,企業的外移或投資決策均屬於長期決策,絕不會近幾個月看到前瞻計畫的爭議才做出決定。因此,工總認為前瞻計畫爭議導致企業外移或投資停滯,讓人不禁懷疑其只是轉移焦點地將經營能力不足的問題怪罪於政府政策。 政策應改變誘因而非限制誘因 就一例一休而言,我們必須肯定政府為了改善勞動環境而做的努力,但是,改善勞動環境的方式很多,目前的方式確實不是最好的,最佳的例證就是提出一例一休的勞動部長郭芳煜已經下台。從誘因設計的角度來看,政府提出的政策工具應是可以改變勞工的工作誘因而非限制其工作誘因。從此角度來看,一例一休確實不是一個好的政策。同時,一個政策的實施必然會對其市場參與者產生影響,因此,政策的提出應要考慮直接效果以外的其他衍申影響,畢竟影響勞動環境的因素相當多元,絕不可能一個政策的實施只有利沒有弊,有些是企業或勞工可以自行調整的,有些是政府要幫忙的。若政府沒有相關的配套措施,確實會對許多企業與勞工帶來負面的影響,特別是管制誘因而非允許調整誘因的機制。 政府、企業與勞工是互補而非對立 綜合上述說明可知,企業對政府的建言會偏向企業的自身利益是天經地義,但是,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企業與環境需要政府與勞工的配合,因此,我們希望未來工總提出政策建言時,可以有具體可行的永續思維。我們也希望工總的許先生可以把對勞工與台灣政府的嚴格態度,拿來對待中國政府與中國樂視,若此,小股民們應該就不會因仁寶經營團隊的投資而蒙受損失了。最後,台灣培養出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廠商,是產業政策失敗的最佳例證,相關主管單位責無旁貸。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