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轉型正義差異的必然

台韓轉型正義差異的必然

最近《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的風潮,讓台灣許多關心台灣民主和獨立的人,感嘆台韓同時民主化,卻差別很大的轉型正義。主要原因在,台灣沒有歷經「第二波民主化運動」此概念出於美國學者杭亭頓,指涉「亞非獨立運動」。二戰結束以後,許多西方以及日本的殖民地都相繼獨立,從1945年越南,印尼,1947印度獨立,印巴分治,東南亞,南亞,韓國,蒙古,非洲成立了自己的國家,但是台灣缺席了。 近三十年來,我們談論民主運動,常把台獨運動去除,把「獨」變成相對於中華民國體制、憲法、統一的對立面。 首先,台獨運動是1945亞非獨立運動的一環,他就是第二波民主化運動尚未成功的一個案例。 第二點,獨立運動是自我決定的運動,當然就是民主運動。有無經歷第二波民主化運動,台韓轉型正義差別是否影響?當然有。首先,韓國是主權獨立,自己成立的國家,他的政黨自然不必擔心有一天會消失在韓國這個土地上面。韓國也沒有黨國體制,是軍事獨裁,所以共犯結構鬆散。法院裡面的法官不一定跟過去獨裁者相關,因為韓國並不會特別酬庸哪個族群或哪個階級利益。 台灣沒有自己的國家,中華民國憲法跟體制保障的是「中華民國可不可以永遠在台灣不要被消滅」而不是台灣的主體。過去戒嚴時期,由於中華民國是逃敗到台灣來的,所以他必須優先照顧跟他一起過來的一切。從公務體系,軍人體系,到司法體系,一切都必須是自己人,或者跟他利益重疊,階級利益一樣的台灣人才能進入。 中華民國憲法也一樣,為甚麼他們那麼在意固有疆域不能廢除,為何他們在意領土包含到那片秋海棠?他們擔心一切跟他們有關符號消失。他們不在乎這個符號對台灣主體,對台灣國際處境,以及一切中華民國體制內對台灣造成不利的影響,他們在乎的是,能否在台灣生存下去。 所以我們的轉型正義一定不如韓國,因為所有組織、人事、司法、年金等等如果改革,不光光讓他們對於「能否繼續壓榨台灣」感到疑慮,這些唯一的中國符號的消除,都會讓他們感到緊張。才會有「中華民國要滅亡」,外省族群都要跳海的荒謬言論。 如何解決?學學我們新南向目標的國家,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脫中入亞,脫華入世,當你也很成熟的歷經三次民主化運動,我們的轉型正義也會成功。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