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島嶼寫作:台港七文學大師電影重量登場!

他們在島嶼寫作:台港七文學大師電影重量登場!

在我們這個王國裡,我們沒有尊卑,沒有貴賤,不分老少,不分強弱。我們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論欲望焚練得痛不可當的軀體。一顆顆寂寞得發瘋發狂的心。 ──白先勇《奼紫嫣紅開遍》 睽違三年,深受文學愛好者關注期待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電影第二系列,12月18日起將於台灣、香港同步上映!此一系列跳脫地理範疇,從歷史長河的高度尋找文學流脈,連結台、港7位文學大家,呈現二十世紀多元文化思潮影響下,華文創作的繁花盛景,透過7位中新世代導演及製作團隊以影像敘事,讓人親炙大師風采。 文學成跨界創作謬思 由行人文化實驗室策劃、目宿媒體製作出品的【他們在島嶼寫作二】,7部電影紀錄白先勇、林文月、瘂弦、洛夫、西西、也斯、劉以鬯7位文學大師,而他們的作品則紀錄了二十世紀各種文學理論的論辯與實踐。 白先勇的作品不斷由不同世代創作者改編成電影、戲劇、舞臺劇、歌曲,在華人文壇地位舉足輕重;對於林文月翻譯《源氏物語》的筆力,日本東北大學名譽教授仁平道明盛讚,「翻譯文字本身也堪稱是文學作品,這在世界各國其他語言的版本,是看不到的」;詩人洛夫與瘂弦同為《創世紀》詩刊成員,兩人詩作的文字魔力,影響所及不僅跨世紀更跨越不同世代。 西西、也斯、劉以鬯先後獲選為香港年度作家。生於1918年的劉以鬯,不只是近代華人文壇歷程的見證人,也在香港、星馬等地報業寫下不朽傳奇,1963年出版的作品《酒徒》,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與另一作品《對倒》,因導演王家衛改編成電影《2046》及《花樣年華》,吸引年輕世代讀者爭相拜讀;筆觸充滿童趣的西西,50年代開始寫作,詩、散文、小說、影評、劇本全方位創作外,並延展出百科全書式的圖文創新書寫;至於也斯的創作,涉獵不同文化、跨越不同媒體,好友遍及東西各地,他寫詩、散文、小說和評論,更與不同創作形式的藝術家及設計師跨界合作。 電影與文學激迸火花 對應於深遠影響華文世界的台港7位文學家,目宿媒體特地尋訪兩地導演及製作團隊,由與作家呼吸同一個城市空氣的導演拍攝,鏡頭更帶感情。因此由風格瑰麗、兩度奪下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陳果,拍攝西西《我城》;曾獲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單元最佳導演、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的導演鄧勇星,拍攝白先勇《奼紫嫣紅開遍》;曾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的導演黃勁輝,則追索跟隨劉以鬯及也斯兩人腳步,拍攝出《1918》及《東西》;2007年以《練習曲》一片,帶動台灣單車環島熱的導演陳懷恩,以其豐厚的人文觀察與人文情感、自然寫實的影像風格,完成《如歌的行板》,並榮獲2015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最佳攝影及最佳剪輯三項大獎。 以製作「再見美麗島」、「看見臺灣-美學臺灣」紀錄片,分別獲得亞洲電視節最佳新聞節目及入圍國際艾美獎的導演齊怡,及長期投注於紀錄片工作的導演劉佩怡,以對文學的熱情與敏感細膩的觀察與手法,捕捉林文月優雅內斂的神韻而成《讀中文系的人》;導演王婉柔自2009年即參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製作,曾擔任《如霧起時》(鄭愁予)製片,《化城再來人》(周夢蝶)副導、剪接、訪談人,與洛夫共同譜就新銳影人與魔力詩人對話的《無岸之河》。 楊照文學七講深度解讀 目宿媒體表示,2011年【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電影第一系列問世,寫下文學電影躍登大螢幕的創舉,並跨足海外,接連在香港、北京、上海、新加坡、馬來西亞放映,掀起一股台灣文學熱潮,最可喜的是藉由電影敘事引路,激發年輕讀者拾讀大師經典作品。第一系列以「台灣作家」為核心,介紹跨越歷史與時間的重要文學家,第二系列超脫「島嶼」的地理範疇,尋找文學島嶼的連結,因此在波瀾壯闊文學之洋中南望香港作家,期望持續紀錄作家作品特色、人格風貌與重要事蹟,提供電影導演一個以文學為基底的影像創作平台。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12月18日起於台北、台中、台南、高雄聯映,除透過光影流轉親炙大師風采外,並將舉辦《奼紫嫣紅開遍》(白先勇)、《讀中文系的人》(林文月)兩場首映會,導演陳果、鄧勇星、黃勁輝等多場導演映後座談及分享會;目宿媒體也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作,邀請國內重量級文化評論家楊照,自12月10日起展開文學七講系列課程,解讀七位文學大師作品中的跨界密碼,讓觀眾在觀影同時,有更深一層的文學體悟。 先一刻碧清的海水,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轉變為水銀一般的有重量的顏色了。 時間並未永駐,唯其似乎運轉得極緩慢,趕不上我手錶上時針移動的速度。──林文月《讀中文系的人》 【相關連結】他們在島嶼寫作 官網 http://www.poemmovie.com.tw/index.php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oem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