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賴清德的最大敵人

台南市長賴清德組閣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讓台灣政局重回政黨政治的軌道。一般意料,這項人事布局可望讓綠營支持者回流,幫蔡英文總統不斷探底的民調止跌回穩。媒體解讀賴清德出線是綠營鞏固2018縣市長選舉的前哨戰,同時為蔡英文2020連任之路掃除障礙,也都言之成理。

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全方位推動改革,贏得不少掌聲,也遭到反改革陣營的抵制與反撲。反年改陳抗行動趨向暴力化,甚至危及元首安全。林全內閣雖然賣力演出,但民調始終低迷不振。「棚頂做到流汗,棚下嫌到流涎」,地方諸侯擔心受到中央執政拖累,對林下賴上,內心其實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

蔡政府就任1年4個月,民調出現急速下墜。《美麗島電子報》8月分國情調查發現,民眾對總統的滿意度只有27.2%,不滿意度達到60.2%。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剩下28.3%,對國民黨的好感度上升到24.5%。對民進黨的負面評價為47.6%,超過國民黨的47.4%。《新台灣國策智庫》有關下屆總統大選民意調查發現,賴清德的支持度超過蔡英文,連郭台銘、柯文哲的支持度都高於蔡英文。多家民調顯示,綠營及年輕族群對蔡政府的支持度大幅流失。對照2016空前勝選,如今天天被媒體追問內閣何時重組,讓人搖頭嘆息。

綠營人士認為,推動改革難免得罪人,廣開戰場樹敵必多,民調當然不好看。但蔡英文上台之後,不論國家願景、領導風格、決策品質、用人模式,出現諸多缺失。就職伊始,即一反政黨政治常理,大舉延攬老藍男,綠營人士僅佔內閣重要人事三分之一,無法落實責任政治,未能彰顯政黨輪替真義。施政缺乏核心理念,背離綠營長期價值,引發基本盤強烈不滿,致使蔡政府陷入兩面不討好困境,在在暴露非典型執政的風險與危機。

人民因為對馬政府失望,願意給民進黨一個完全執政的機會。早在總統大選半年前,國民黨爆發換柱風波之後,選情其實已告底定,蔡政府理當有充足的時間,做好執政的萬全準備。且總統交接期長達4個月,人事安排、政策規劃,都應周諮博訪,斟酌允當,縝密規劃才是。但林全對組閣與否,一開始心猿意馬,推三阻四,政府所有要職最後又多安排非綠營人士出任,卻怪罪黨內人才不足,才不得已轉向藍營借將,此一說法,令人情何以堪?

林全對出任閣揆一職,意願本來就不高;加上個人對政治議題興趣缺缺,嚴重影響內閣動能及運作。一年多來,不論一例一休、前瞻計劃、同婚議題、金融弊案、全國停電,到國防軍紀、國安事件、兩岸互動等,若非陷入僵局,就是爭議不休,應對無方。經濟成果有限,薪資所得偏低,虛擲完全執政大好良機,施政效能反而不及民進黨首次執政水準。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不敢說出台灣之名;對入聯一事草率應付;出席國際民航組織,竟徵求中國諒解,結果還是無法如願;NGO工作者李明哲被中國拘押一百餘天,迄今音訊渺然。面對外交兩岸困局,英全政府無計可施。

賴清德對出任新職,具高度意願,對將來更上層樓,懷抱企圖心。他來自基層,又有豐富的政治歷練,擔任需要具備高度政治整合力的閣揆一職,應足可勝任,也可望在短期內展現施政效能與魄力。蔡英文要賴清德自行為新內閣下定義,但前提必須讓賴擁有較大的人事權及決策權。兩岸、國防、外交領域,閣揆能著墨之處不多,但會影響內閣整體表現。而蔡總統交付的7大任務,很多涉及結構層面的調整,需要時間完成。

改革需要時間,時間卻是賴清德最大的敵人。2018轉眼將到,不只蔡總統,人民更期待看到新閣揆的成績單。賴清德能否帶領民進黨打贏2018縣市長這場前哨戰,進而幫蔡英文掃除2020年的連任路障,端看新內閣未來一年的表現而定。從2016大選前人民期待變天,到勝選的喜悅、對冗長交接期的不安,以至就任迄今1年4個月,人民對新政局曾懷抱希望,也經過漫長等待,能再容忍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