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堅守囤房稅的政策方向

政府應堅守囤房稅的政策方向

近年來,台灣的房價已然到了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水準。根據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公佈的2015年年度「國際房價負擔能力」報告,受調查的全球87個主要城市裡,香港以19倍獨佔鰲頭。台灣雖未列入調查,但若參考其數據,台北市將以16.1倍居次,新北市則以12.95名列第三,而台中和高雄也將以8.83倍和7.91倍分列第八及第十。在一般民眾怨聲載道的情況下,政府開始實施實價登錄及拉高非自住房屋稅等措施,最後終於稍微遏止房價的漲勢,近二、三年,房價趨於穩定。雖有微幅下挫,但跌幅並不大。 然而,多年來習於「房市多頭」的房地產業者及投資客,對於穩定的房市並不滿足,近期開始透過各種管道,試圖遊說政府在政策上為房地產添薪助燃。例如提高貸款成數,補助青年購屋貸款等。此外,我們也看到地方議會以各種包裝過的詞藻,逆轉台北市原本今年即將施行的容積移轉全代金制。甚至,還有地方議員決議調降非自住房屋稅率等動作。在這各方勢力企圖反撲的情形下,政府更應該堅定立場,不要讓台灣房市在邁向合理發展的途中又橫生枝節。 要知道,不合理的高房價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以目前房價而言,若無來自長輩的奧援,多數青年幾乎只能望屋興嘆。即便買了房屋,因為每月的貸款動輒高達收入的四、五成,無異迫使有屋族必須縮衣節食。房貸之外的開支被迫緊縮,不但生活品質立即大受影響,也影響台灣的內需市場。這也是我們會看見近年來台灣的消費風氣往兩極化發展、中產階級逐漸消失的原因之一。 高房價同時也扼殺台灣社會風貌的多元化。高房價同時也帶來高昂的店面租金。在租金上揚的情況下,我們看到許多具有特色的商家聚落因不堪高昂的租金而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商場、連鎖餐飲或商務旅店。例如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已不見往日風華等。不僅如此,高店租也拉高了創業的門檻,讓擁有新奇點子的青年在創業的道路上更形崎嶇,使得創新的種子更不容易萌芽。 因此,在面臨來自房地產業者的遊說及各種動作時,政府不可以因此而退讓。而應該繼續以較高的非自住房屋稅率(囤房稅)及實價課稅的政策,降低房市的投機需求,引導房價和緩地適度回檔。至於提高貸款成數和補助青年購屋貸款等措施,都只是為泡沫的房價苟延殘喘而已,應該要避免。反而要注意的是,銀行對房地產的授信風險是否有適當的控管。畢竟,我們也不希望當年房價下挫、房地產業者把爛帳丟給銀行、最後由全民買單去打銷銀行呆帳的歷史再次重演。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