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司法判決應就個案批評 才有辦法改革

謝長廷:司法判決應就個案批評 才有辦法改革

前行政院院長謝長廷今(10)日主持廣播節目「有影上大聲-長仔限時批」時表示,最近很多司法相關的案件,今天早上有李全教議長賄選收押,再來是太陽花學運起訴118人,還有張顯耀洩密案不起訴,起訴、不起訴或是收押的人,藍、綠或是社會人士都有,他認為司法在台灣的公信度一向很低,主要是認為政治干預,但從今天的名單中看不出來有明顯的政黨偏向。 謝長廷表示,現在來檢視過去檢方起訴或法院判決無罪,其實無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的人都有。過去,民進黨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今天李全教涉賄遭到收押,李全教的支持者也憤怒表示:「法院是民進黨或是賴清德開的。」謝長廷指出,司法很重要。很多無法解決的社會案件最後都是透過司法來處理,所以有人說司法是正義最後一道屏障。 謝長廷表示,但台灣司法一向讓人覺得沒公信力,是因為過去國民黨長期控制司法,所以才會有人說:「法院是國民黨開的。」謝長廷指出,就台灣社會文明的發展和台灣未來的前途來看,希望司法可以慢慢建立公信力。所以過去他曾說意見領袖的一言一行都應該有助於司法建立公信力,不是要毀掉司法。 他說,司法有多少正確性、公平性和獨立性就有應多少的公信力,他認為這樣說都很公平。謝長廷指出,他最近觀察司法的變化,從最近案件來看也很難說司法沒有獨立審判和公正性,因為國、民兩黨都有人被起訴或是判無罪。 謝表示,即使獨立審判也未必公正,不公正也未必是政黨介入,他認為法官的主觀偏見、金錢、感情都會影響司法的正確判決,所以他希望大家可以就個案來批評,但不要因為當事人的政黨傾向來批判司法不公,這樣司法才有辦法改革,才能公正。 針對立委選情,謝長廷表示,人民期待改革是個大趨勢,民進黨未來名額會增加,但需菁英全出和友黨配合,才有希望過半。謝長廷進一步表示,從過去一年的社運訴求來看,人民對以黨領政和立委背棄民意有很大的反感,但現有政黨並非由立委組成,黨意和民意難免落差,只能透過黨團和黨部的地位來調整,並引進民代進入決策體系才能減緩矛盾,就國家體制來說,台灣不是採行內閣制,黨意指揮民意代表的確有矛盾,但至少立法院長應暫停黨籍,退出政黨活動,應是合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