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文化講堂】一個精神科醫師的心路歷程

【民報文化講堂】一個精神科醫師的心路歷程

民報文化講堂今(28)天下午在URS27W城市影像實驗室開講,這次請到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醫師主講。 陳醫師一開場就以精神科醫師的身份講了一個精神醫學的笑話,他說:「當演奏者演出一場動聽演奏會,觀眾感動之餘會對著表演者大喊『安可、安可!』。當一位名醫完成一檯手術,病人當然不會喊安可,但是他們會到處宣揚這位名醫技術精湛。可是一名精神科醫師治好病人,病患家屬並不會逢人就說醫師治好他們發瘋的家屬。」 陳醫師說,大腦其實是人體最複雜也最重要的器官,如果我們心臟有問題、腸胃肝臟有問題都一定會找專門的醫生,但大腦出現了問題,使得腦波傳導或化學分泌不正常,不管因此造成幻聽、幻視、還是行為異常,卻很少會找精神科醫師,可見國人長期對於精神醫學有誤解,所以精神醫學在台灣是一份不會受到喝彩的工作。 接著話鋒一轉,陳醫師表示之所以投身醫界,是因為他原本大學想念法律系,不然就是念文學系,但是他爸爸認為以陳醫師的個性,念法律當律師或法官一定會被當年那個無法無天缺乏法治觀念的環境氣死;念文學系當個作家鐵定餓死,所以他被家裡逼著去念醫學系,也許是在嘔氣,他選擇精神醫學,而且常常正課不念只看文學作品,並在因緣際會下成為自殺防制專線的志工,從此踏入社會服務運動。長期從事志工幫助弱勢者時了解,如果要幫助弱勢,靠著團體的力量比單打獨鬥來得有效。 陳醫師與醫學院裡志同道合的大學生組成社會服務社團開始到台灣各地服務弱勢團體,他們導入了歐洲行之有年的儲蓄合作社概念,幫助原住民養成儲蓄的習慣。各種服務或協助都需要資金,正所謂有錢好辦事,他們用各種方式四處募款,陳醫師也說學生時代的募款經驗讓他受益良多,而募款最困難的一點,就是一開始要放下身段開口求人慷慨解囊,只要打破心理障礙,之後就簡單多了,他和伙伴們一開始賣紀念品,後來和原住民合作編纂民謠歌本,這本民謠歌本一推出就大受歡迎,不只再版,甚至還引發盜印風潮。他們這些反骨很重的大學生靠著印書販賣募得上百萬元。 他也說,日後畢業進入社會,謀得一份工作,開始進行社會運動,接著投入政治圈,最後成為醫院院長,有需要時他總是活用過往的募款經驗籌措活動所需資金,這也讓他感受到,台灣社會或許令人失望,但是也一定有讓人感到溫暖的地方,總是有好心人願意捐出他們的所得幫助他人。他也說,幾年前向朋友募款創辦民報,他對朋友說,現在台灣的慘況,要嘛你捐出一筆錢讓我辦份報紙引領輿論改造社會,要嘛我們一起抓起武器去發動革命改造社會,他的朋友覺得有理於是捐了一筆錢,陳醫師還順便虧朋友,捐錢就捐錢幹嘛一副報社已經倒閉的苦瓜臉,這是仿效蔣渭水先生辦報救台灣,又不是包白包。 陳醫師也說,根據他過去的選舉經驗,台灣其實沒那麼偉大,台灣人也沒想像中那麼可愛。有部分台灣人做了很多壞事,更有部分台灣人價值觀整個錯亂,他把台灣比成一個女孩子,假如這個女孩子面容清秀、知書達禮、溫柔婉約,相信每個男人都會喜歡這樣的女孩子,想把她娶回家。但是如果這個女孩子渾身骯髒、行為怪異、還散發惡臭,有多少個男人會想接近她,更別提娶回家,現在的台灣就是第二個女孩子,當我們嘴巴喊著愛台灣、愛台灣,但是台灣現在就這副德性,有多少人願意耗盡心力去讓台灣變得更好? 台灣這個生病的女孩子需要治療,但是可能永遠都沒辦法痊癒,只能緩和症狀,而且還要持續注意別再發病。我們能做的就是一直陪伴這個有眾多缺點的台灣一路走下去。 陳醫師也重提開頭那個精神醫師得不到喝彩的笑話,他說當一個人願意從事其他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願意進行得不到其他人稱讚的事業,那麼這個人就是在服務這個社會,請不要小看個人的力量,想影響一國的政策,一是靠輿論,一是靠立法。一個人只要願意,有明確的訴求、使用正確的方法,造成令人注目的輿論,那麼一個人確實能改變社會。 所以,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人去做沒人想做的事,注意沒人注意的角落,只要這個社會有如此多個人堅持落實社會正義,那麼這個社會就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