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場奇譚集】為何當主管的,總是「無能之人」?

【日本職場奇譚集】為何當主管的,總是「無能之人」?

全球不管什麼企業都是主管職位越來越少,升官路越來越窄,許多人認為要超越別人成為贏家,必須比別人更拼命在數字上有明確成績;但這樣想就錯大了,日本等東方社會大抵不是能幹的人,而是無能的人比較容易出頭天。 雖說年輕人不積極升官,但產業能率大學對今年的四百位新社員調查顯示,還是有四成的人想要當主管,指揮部下、提升部門業績。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尤其日本是一百人中頂多三人能當課長,要升到能獨當一面的高層難上加難,職位本身非常非常少,真能出頭的人有哪些特點呢? 不掩飾、不焦慮自己無能的人 比較容易升官 五十歲前後的人會發現,周邊同世代的朋友中,出頭與無法出頭的類組已確定。眺望那些出頭的人,會發現他們共通特點是「沒什麼工作能力」,營業成績非但不是頂尖,關於創意、企畫更談不上優秀,還常讓人擔心「這人沒問題嗎」的人,反而能夠出頭天。 雖說如此,這類「無能之人」當然不包括那些真的毫無能力而一事無成、什麼都不做的人,而是一開始就擺明自己是「沒有工作能力」、「我不行」的人,不會因為無能而焦慮,不會掩飾自己的無能,反而袒露自己的無能,這樣的人才能出頭天。 有些企業裡不到五十歲就當上董事等的男人,雖被認為無能卻平步青雲,讓部下稱為「希望之星」。這種人沒當上主管前營業成績平平,甚至還是中下,好不容易當個小主管,每次提案還遭部下否定說:「那怎麼行得通呢?」幾乎沒有什麼企畫成形;這種人在推行計畫時,無法處理對應的案件很多,只好拜託部下:「我做不來,你來幫一下吧!」從來不會對部下說:「我老是在擦你們的屁股!」等大話。 圖/CC0 Public Domain 主管自覺無能 或許對企業和部下都幫助較大 無能主管很會拜託部下,整個單位因此充滿生氣,主管不行的部分,部下積極提案、敢於提案,也樂於提案,非常主動,整個部門成績不好,部下也沒好處;無能主管自覺不行,格外謙虛,努力討好部下、尊敬部下,自己做不來的交給部下做,而部下有失誤時全力去彌補,不會把責任推諉給部下,結果部下培養出相當實力、有充實感,還覺得不能不好好拉拔無能主管,整個團隊成績提高,無能主管評價也不錯。 主管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把所有工作都包攬在身上,當拼命三郎或拼命三娘,而是能當部下的引力,拉拔出部下的力量;自覺無能的人,不要拘泥於無用的自尊,帶給部下優越感與安心感,很自然地成為同事或部下的踏板,受人愛戴。 那些能幹的人雖能出頭,但很快達到極限,這種人自覺能力高強且精明,老說:「連這麼簡單的事也不會!」「我自己做還比較快!」「你別想騙我!」部下動輒得咎,不會想貢獻能力給自以為是的上司,不斷萎縮,無法成長,結果上司、部下同歸於盡;而自覺無能的主管,對企業或部下有相當正面價值,也很容易出頭天。 本文原標題為:露無能 【本文取材自凱特文化出版之《日本職場奇譚集》】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