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何穎紅憶父蒙難:盼每一個國人基本人權不再被踐踏

【影音】何穎紅憶父蒙難:盼每一個國人基本人權不再被踐踏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今(12)日舉辦「世界人權日」紀念關懷活動,活動中邀請政治受難者何川之子何穎紅代表致詞,何穎紅談到父親在他3歲時蒙難,之後家中一直籠罩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中,甚至母親不敢到公家機關,上郵局、銀行也要人陪伴。 何穎紅表示,希望他父親那一代被犧牲的台灣菁英,鮮血沒有白流,青春沒有白被浪費,每一個國人的基本人權不要再被踐踏,不會因為黨派、思想而活在恐懼之中」。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今(12)日舉辦「2017世界人權日」紀念關懷活動,活動以「感恩、致敬、傳承」為主題,邀請當年冒著生命危險營救政治犯的海內外人權救援人士到場接受表揚與感謝,也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們到場,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頒發回復名譽證書及捐贈史料文物感謝狀,也強調轉型正義的重要性,而副總統陳建仁則和與會來賓一同餐敘。 今天會中也安排白色恐怖受難者、因台南市工委會案被補槍決的何川之子何穎紅代表致詞。 根據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資料,何川在1950年11月被國防部保密局逮捕,1951年3月10日判決。官方判決記載,「何川思想反動,早於1947年5月在台北市由郭琇琮介紹加入共產黨,旋即吸收鄭海樹,又吸收何秀吉加入該組織,成立台南市工作委員會」,被控「利用機會散發共產黨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宣傳書刊,暨二二八事件紀念宣言,使在校學生,在廠工人、叛徒保護學校,以便共產黨來台接收」,6月17日,何川遭執行槍決。 文化部資料稱,何穎紅則是何川的獨子,其名由父親所取,「穎」代表陳姓的堂號「穎川堂」,「紅」則是寄託父親個人的政治信仰,「意味堅信台灣將與中國統一之期望,「對於父親所涉案情,何穎紅從小即聽到長輩對父親評價皆為正面肯定,而他也相信父親有政治熱情,期盼由共產黨取而代之統一台灣,這方面他覺得算不上是羅織,但父親卻因而被槍決,他則始終不能同意」。 何穎紅致詞時表示,他是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受難者何川的獨子何穎紅,今年69歲,距離父親何川過世蒙難1951年,已去66個年頭,但每年農曆5月13日,「就是台北霞海城隍爺出巡的日子,我們家屬都感到心中非常悲苦,因為白色恐怖的陰影仍在家人的心裏當中」。 「66年前的那天早晨,台北火車站貼出佈告,先父何川跟我的叔叔何阿水,雨及堂伯何秀吉,從台北軍法處,就是現在來來飯店的那個住址,被那時候國民黨的專制政權,綁赴馬場町執行槍決,同日蒙難。這一年我才三歲,我母親22歲,先父那是是28歲,而我的叔叔才23歲」。 他說,父親蒙難後,祖父母因為同日痛失2個愛子,悲痛之餘心灰意冷地回到安平老家隱居,幾乎是足不出戶,母親則帶著年幼的他回到台南娘家,以做裁縫和泥偶,「就是以前燒給過世先人的紙人上面的人頭」,來維持生活,含莘茹苦把他撫養長大。 何穎紅說,記得他父親每年忌日前幾天,母親都會輾轉難眠,「然後用她不通順的台灣國語,夾雜著日文,花好幾天時間,寫一封信給她的先生」,在父親忌日那天在墳前焚化,報告母子一年來的狀況,有時候遇到不會寫的字,「還問我這個字要怎麼寫」?60多年來從未間斷,「直到她老人家80幾歲失智才停止」,最可惜的是見證二位老人家的堅貞愛情的偉大書信都沒留下,都燒化了。 父被槍決母不捨 告誡他「千萬別涉入政治」 「我爸爸留下的只有二本日記,那是他結婚前後對我母親滿滿愛情的信物」,何穎紅說,今年初母親已過世,享年87歲。 接著他說,初中畢業以前,警察每個月都要來家中訪查二次,看看我們跟誰在來往。親友來往之間言談都十分地小心,恐怕講什麼話被人家聽到,就去做爪耙仔,而他的母親從來都不敢去公家機關,到郵局、銀行要人家陪著去,一直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當中,並且告訴他「千萬千萬,你不要涉入政治」! 何穎紅說,他的父親是日治時代台南工學院機械科畢業,即今天的成功大學,除了術有專精外,中、英、德、日語無一不通,繪畫、雕刻也樣樣出色,學校畢業後先在台北公車處任職,那時是股長,二二八事變後幸運逃過一劫,然後返回台南,在台南高工機械科擔任教員。 「(奇美董事長)許文龍先生是他教過的學生。有一次我在台南高工碰到許文龍先生,我跟他說我是何川的兒子,他對我說,你父親是我們台南的狀元,我們都十分懷念他」,何穎紅也道出父親當年教書的一段過往。 他說,父親留下一首「絕命詩」,被關在獄中時等待判決,寫在一本三民主義書本折縫的地方,交給關在同一牢房的江槐邨,「江先生說他被關過很多地方,要換房時私人物件都要集中保管,後來這本書就遺失了。但在2003年,江老先生透過(白色恐怖受難者)聯誼會找到我們,他老人家憑著記憶力,一字一句還原先父的絕命詩,還的張大邦先生以毛筆書寫在宣紙上,裱褙後送到我們家來」,對兩位老人家的高義盛情,「我們實在是萬分感謝」。 接著何穎紅以日文唸出父親的絕命詩,這首詩以日文寫成,「當拂曉彩霞顯露的時候,黑夜即將破曉,到時候請以溫暖的雙手,擁抱我冰冷的屍體吧」。 何穎紅說,在那個不公不義的年代,一個28歲,滿懷社會主義人道關懷的青年,「就這樣被犧牲了!面對死亡,他是多麼勇敢和坦然,仍舊懷抱著對光明新社會的期待,雖然這個期待他已經不能夠親見。文史工作者曹欽榮曾給他看過父親行刑前的照片,「那時雖然五花大綁,仍然昂首挺胸、面露微笑,從容就義,這是一種多麼勇敢的表現!」 何穎紅最後表示,想起父親那時候,是以怎樣的心情來面對死亡,寫出這樣的感人詩句,父親是讓他徹底佩服、肅然起敬。「今天是國際人權日,我們在這裏聚會,希望我父親那一代被犧牲的台灣菁英,鮮血沒有白流,青春沒有白被浪費,每一個國人的基本人權不要再被踐踏,不會因為黨派、思想而活在恐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