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吳瑟致】從習近平口中的自力更生 看台灣南部半導體競爭力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Xinhua News Agenc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peaks at a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in Beijing, China on Thursday, Sept. 3, 2020.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Thursday praised China's spirit of resistance in commemorating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 saying any attempt to alter the nation's course under Communist Party rule would be resisted by all of its 1.4 billion citizens. (Xie Huanchi/Xinhua via AP)
圖片來源:AP

作者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現代化國家對於科技研發能力的重視態度已不言而喻,如何掌握科學的脈動,甚至超前部署具前瞻的創新產業政策,將會引領人類社會的進步,更攸關著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也因此,取得關鍵技術便成了許多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這對台灣保有半導體的發展優勢而言,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樣的,對於深陷美中科技戰的中國經濟來說,當科技源頭有斷炊的壓力時,大外宣下的「銳實力」將有鈍化的可能。

長期以來,台灣對於科技發展的模式與中國大相徑庭,台灣參與國際科研合作已久,尤以台積電為例,「國際化」與「產業化」的路徑依賴相形重要,再加上人才培育機制與產學合作,循序漸進的產業轉型已為基底;相對的,中國採取的是「集中」、「超趕」的經濟發展戰略,仰賴外部資金與技術的挹注力求經濟快速增長,跳躍式的產業發展模式省去了許多繁瑣冗長的轉型陣痛,受益於龐大的生產力,同時也受制於此。

美中對抗不斷擴大,過去透過重金挖角的科研合作不再,以及經濟換技術的拐騙手法被看穿後,讓中國意識到科技稀缺的風險。習近平在九月下旬無奈的指出「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自力更生」便成了不得不的選擇;嗣後,在十月中旬的「新南巡」行程中,他更強調將增強基礎科研的自主能力。

其實,中國的「自力更生」不是全新的概念,在改革開放前已歷經三十年的鎖國政策,如今再度提起難免讓人有回到過去的感覺,早在1958年時的大躍進時期「以鋼為綱」政策,「全民大煉鋼」、「人民公社」是當時政治動員下的經濟活動,換來全國大饑荒、國民經濟全面倒退的代價。如今,習近平面臨中國崛起後前所謂有的經濟窘境,高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大旗,「自己的晶片自己做」成立晶片大學,猶如「大煉芯」的劇本上演。

與此對照,台灣同世界各國一樣面臨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衝擊,但擁有經濟社會厚實的基礎,以及健全的法治環境,不但獲得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肯定,預測今明兩年會呈現經濟正成長,更有許多科技大廠選擇進駐台灣市場,其中又以南台灣做為半導體聚落化的首要考量,加上台積電將五奈米、三奈米重陣入駐南科,帶動供應鏈廠商和下游應用的其他科技業者的布局,近日又有荷蘭光電大廠設廠台南,鏈結高雄的電子科技所形成「南部科技廊道」,將會是台灣經濟轉型的主要動能之一。

持平而論,中國過去所擁有的人口紅利及紅色供應鏈,全球先進國家經過疫情的洗禮之後,已對中國的期待不若以往,而當美國擴大科技外流至中國的管制意識下,中國集中關鍵資源發展關鍵技術便是為了美中科技脫軌後的因應對策;只是,科技發展不僅是國家資本的大量投入就可以,還需要有「市場經濟」、「自由社會」的發展環境,換句話說,「資金流動不自由」與「政府干預過強」的中國模式,本質上與科技創新有相當大的矛盾。

或許有人會認為中國並不會因為美國打壓而崩潰,畢竟過去歷經三反五反、大躍進等風暴都挺過來了,中國沒有亡國還把原子彈造出來了,所以不要小看中國的市場因素;這樣的說法是對也是錯,台灣離中國這麼近又有相當程度的經貿依賴性,必需要謹慎面對中國的經濟變動,但是過度擴大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其實與當前產業創新發展的概念相左。

直言之,我們應該要有更多的自信,台灣走在科技前瞻的方向必然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但是這樣的方向是正確的,而且我們擁有了中國所無法取代的優勢條件與基礎,再加上防疫的成效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這也增添了跨國產業投資台灣的信心,科技產業的創新思維與環境是台灣擁有的韌實力,強化在地、區域與國際的鏈結,就不必擔心開始鈍化的中國銳實力了。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香港政府近日在兩岸關係中 積極扮演「中共打手」
偶像團體哪裡辱華?韓國掀反中怒火
從牛豬分離到全豬進口,時空背景當然不一樣!
有本事沒收水利會,卻沒本事供水
今日看中天失去言論自由 明日吾等恐成另一受害者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