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單厚之】「討厭民進黨」的感覺真的回來了嗎?

蔡總統。圖/中央社
蔡總統。圖/中央社

過去一個月,民進黨諸事不利。從丁怡銘、NCC關中天、秋鬥、一路到蘇揆的信功事件,沒有一件好事。各方民調幾乎都一致顯示,民進黨支持度、蔡總統和蘇揆的滿意度,都有明顯的下滑。

於是我們看到藍營聲稱「討厭民進黨」的氛圍正與日俱增,綠營內部也感覺有2018年的「既視感」,擔心歷史重演,蔡英文總統也在11月24日在臉書發文,提醒要民進黨記取「九合一」敗選的教訓。

但上周國民黨為了抗議萊豬進口、杯葛蘇貞昌進行施政報告,在議場內丟豬內臟之後,民進黨高層覺得「鬆了一口氣」;民進黨昨天公布的民調,有75%的民眾無法接受國民黨的行為,蔡英文也在中執會中說「可以放心,但不能放鬆」。但內臟真的救得了民進黨下滑的趨勢嗎?

丁怡銘、萊豬、信功,其實都是個案,民進黨真正遇到的問題,其實是世界格局變動,連帶引起的台灣社會氛圍改變。

過去兩年的時間,從蔡英文「撿到槍」開始,民進黨一直主打的都是「亡國感」,走的是親美抗中路線,把所有的負面訊息,都打成是中國製造的「假新聞」,從口罩國家隊、小明、陸生到未來的疫苗採購,每一件事情必須以反中、抗中、歧視中國,來彰顯台灣價值。

民進黨這樣的策略能夠成功,與美國的支持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川普一再用各種行動,來表達對台灣抗中的支持與力挺,讓台灣人覺得與中國對抗也沒有安全的疑慮,這樣的路線才能成為台灣的主流;所以我們也看到,在美國大選期間,台派對「我川」的支持跟熱情,幾乎是把川普的勝負當成自己的勝負。

很遺憾的是,川普並沒有連任。雖然美中兩國對抗的大格局,並不會因為拜登當選而有所改變,拜登應該也不至於放棄台灣。但很明顯的是,拜登走的很可能是重返國際社會,聯合盟友與中國長期競爭的模式;而不會像川普後期那樣炒短線,動輒製造衝突。

在這樣的美中關係格局下,台灣仍然對美國有重要的意義,但拜登應該並不希望台灣與中國發生更多的摩擦,也不會要台灣扮演馬前卒、反中急先鋒的角色,敲鑼打鼓反中的那套作法,也不是未來美國會樂見的。

從政治光譜來看,拜登當選之後,美中對抗的大格局或許沒有改變,但美國跟中國在政治光譜上的相對位置,必然會發生位移,雙方的距離會拉近、關係會略微和緩。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即便是單押美國一邊,也勢必得跟著美國的腳步,在美中政治光譜上移動到更友中的位置。這也代表,過去兩年民進黨那種兩岸針鋒相對、不畏衝突升高的模式跟作風,勢必要做適當的改變。否則民進黨就會脫離「拜登價值」,也很難成為台灣的主流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過去這一個月,同樣親美抗中的路數,明顯沒有以往有效,民眾不再無條件的支持民進黨、責怪國民黨,民進黨在網路上的優勢也不復以往,民進黨的側翼也變得蒼白而無力。這才是「討厭民進黨」會回來的主因。

民進黨2018年「既視感」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熱對抗的兩岸關係,幾乎是民進黨過去兩年選舉跟執政的主軸,當這個主軸不能用的時候,民進黨手中並沒有其他可用的論述或亮眼的成績,所以變得只有網軍、只有側翼、只有口舌之能,卻沒有目標、方向、戰略,所以才會負面消息接踵而至。

這樣的狀況,民進黨高層並非完全沒有體認,日前AIT處長酈英傑宣布明年還有52億美元軍售,國防部隔天就跳出來打臉說沒有這個計畫,不讓AIT予取予求,似乎就有要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上位移的味道。

但民進黨面臨的問題是,過去這段時間,民進黨培養的側翼跟台灣價值已經太過龐大,大船轉彎必然會遭遇很多的困難,民進黨未必有足夠的能量跟能力,帶領所有的支持者一起位移。很多民進黨人還是會膝反射式的以抗中保台作為一切的準則,認為只要敵視中國必然就能加分,但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包括最近的故宮更名、文化部禁中國童書,都有類似的味道。

牛肉麵、豬腸都是一時的加減分,在世界局勢改變、美中台關係改變之後,民進黨是否能順利位移到新的主流政治光譜位置,才是2018年悲劇是否會重演的關鍵。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