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宇韶】高舉「交往」與「模糊」政策,暴露拜登對中政策不合時宜

照片來源:Getty Images
照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在十月驚奇的最後階段,川普為了掌握選戰的節奏與主動權,一改過去連任者採取的穩健策略,取而代之則是積極的凌厲攻勢,這使得共和黨與民主黨中間的選戰角色出現主客易位的狀況。直言之,拜登家族的桃色與中國金錢醜聞是川普攻擊的矛頭,目的就是凝聚川粉投票的動力,同時讓拜登支持者的意志鬆動,最終出現因為失望棄投或轉向支持獨立候選人的結果,這對於處於僵持中的搖擺州將有關鍵一擊的作用。

在整個選戰的衝刺階段,雙方外交政策的攻防早以高度符號化與「最大簡單化」。川普試圖透過對方醜聞用以證明自己中國路線的正當性,特別是美中經貿大戰是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必要手段」,新冠肺炎的爆發則是中國惡意干擾此一政治工程作為,同時造成全球與美國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就策略來看,這也是李德哈特所言的「間接路線」,只要醜聞持續發酵,預期政治收益也會等值回饋。

拜登則是避談輿論關注的中國議題,因為他應該察覺這是川普陣營刻意埋下的雙重陷阱,如果深陷其中恐怕陷入流沙堆中越陷越深,最後被醜聞給淹沒;一旦進入美國一中政策的實質討論,無形之間幫對手加分。在此背景下,冷處理與否認到底將是最便宜行事的作法,在民調領先且投票行為出現兩極化的趨勢下,只要不出現致命性的醜聞證據,就讓「防疫不力」與「欠缺治理」作為拖延時間的防護盾。

拜登的完美計畫終究存有破綻,在回答提問人如何處理未來美中關係時,他直接回應「要讓中國遵守國際規則」的說法讓人啼笑皆非。美中關係之所以出現本質性的變化,關鍵就在於中國不僅不願意遵守當下國際體系的制約,同時更積極建構一個新的「紅色政經秩序」,這也是川普發動經貿大戰的重要背景。

此外,拜登為了爭取台灣老僑的支持,因此選擇在聯合報系投書簡述了心中美中台三邊關係的藍圖,說穿了,拜登的說詞就是在「不點名批評川普,不唱名支持馬英九」的包裝下,重新回到民主黨傳統的「交往」與「戰略模糊」路線,特別是柯林頓與歐巴馬時期的對中政策,由於語境脈絡與國民黨九二共識存有同樣內在邏輯,自然可以爭取在美深藍群體的認同。

深入觀察,民主黨「交往政策」的假設,在理論上以新自由制度為主軸,主張在經濟互賴的驅動力下,必然可以建構某些行為準則與共享價值理念,透過「國際建制」足以管理與規範全球秩序,同時避免陷入現實主義製造的「安全困境」的陷阱。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鄧小平改革開放將帶來「機會之窗」,一個經濟現代化的中國將創造市民社會與中產階級,這是啟動民主化與和平轉變的觸媒,也讓中共的決策日益溫和且透明,最終轉型成為民主政體。

「交往派」批評美中對抗的思維只會製造世界局勢的動盪與不安,美國惟有透過與中共之間交流、接觸、合作的「交往」政策,引導中國往民主、開放、穩定的方向轉變,才能使美、中關係良性平穩發展,確保亞太安全以及美國自身利益。

諷刺的是,這種過於理想的政策內涵,或許在江澤民或胡錦濤掌權下可以得到某種反饋,只要中共對外奉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路線,在亞太地區實行「睦鄰政策」,對內採取「民進國退」市場改革,對台實行「寄希望台灣人民」等經濟統戰,那麼這種一廂情願的期待就不會有明顯的損害與毀滅性,然而習近平掌權後卻改變了這一切,拜登試圖拿昔日的交往模式與虎謀皮,實在有點不知今夕是何夕。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