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昭禎】膨風的防疫紓困2.0

蘇貞昌與財經首長同台備詢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新冠肺炎(COVID-19)不僅造成全球大流行,各國為防堵疫情擴散,莫不祭出鎖國、封城、隔離、居家令等措施,導致產業斷鏈、內需市場無人消費。同時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抗疫已一步步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在精品大廠香奈兒投入口罩、防護衣的製作後,口罩有可能成為時尚新品,而社交距離則是新禮貌運動,顯然你我皆應關注這場戰「疫」會為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以往人與人的接觸,習慣透過面對面互動,所以老師與學生集體在教室上課,開會也要一起在會議室討論。但今日基於阻絕病毒傳染的需要,減少群聚已是新生活準則,故我們以遠距教學、視訊會議,及遠端醫療等辦法因應。卻在逐漸改變的生活中發現了新問題,諸如偏鄉與低收入戶因缺乏電腦設備,只得被迫中斷學習,反而加大貧富差距。

與病毒對戰讓許多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不但封鎖邊境,也請民眾儘量待在家中。導致消費大減,廠家無以為繼,連帶勞工失業,治安隱憂浮現。所以主要國家紛紛投入巨資紓困,美國祭出67兆台幣的預算救市,法、英、德三國加總也不遑多讓。眼見台灣無薪假人數,從2月底的1662人,到了3月竟飆高至7916人,情勢已不容遲疑,蔡政府遂立即頒布1.05兆的紓困2.0方案。

這個史上最高額的紓困,根據「經濟陳時中」的講法,當中占比最高的是加碼至7千億元之貸款金流,約為整體的 67%;其次是真正用於紓困的特別預算,由原本的6百億元擴充至2千1百億元,佔全部的二成;其他援助基金1千4百億元,佔總數的13%。而最大的亮點是「直接對人發津貼」,金額達千億元規模,預期可穩住192萬人的就業,佔總就業數之16.67%。

清楚見到這是一個「澎風」紓困案,因為近七成是貸款額度,問題是眼下都快斷炊了,老百姓拿什麼去申貸?而「直接對人發津貼」之癥結,在「對象」認定之標準,諸如艱困企業員工薪資補助四成,請問「艱困」企業的標準為何?有關自營作業者每月1萬元的補貼,尚不知「自營作業者」要如何認定,是單以繳稅紀錄,抑或兼有營利事業登記證者?值得注意的是當局掌握了所有資源,但為何實際受益者的比例卻很低?

儘管防疫紓困2.0想仿效馬政府在金融海嘯時期的「三挺政策」,採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的方式穩住局面。然而今日是市場信心不足,以致人們不敢消費,而非實體經濟欠佳,故紓困應與振興連結,因此有立委建議,不如直接發現金,幫全民度小月。

在通貨緊縮期發現金激勵民心,誠然是不錯的主意,不過國人生性勤儉,沒用掉的現金可能會存起來,如此恐無法達成規劃效益。建議直接發放和現金等值的消費券,並提供地方政府配合款,讓各縣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優勢,設計多元的吸客促銷方案,或進行弱勢扶助工作,以提升整體市場價值。

研究指出馬政府時期的800億元消費券,僅提高GDP0.64%,成效低於預期係因未限制購買商品的產地,使得全球化分散了商品的經濟成效所致。既然當局已經要「直接對人發津貼」,乾脆給予每人1萬元的消費券,並用增加折扣的作法,鼓勵民眾多買台灣製貨物,或支付餐飲、住宿、就診等各類消費。同時按總人口數2360萬加計14%作為統籌分配款,保留給地方運用。各縣市則將人口數分為三等,人口少的可分得較多的配合款。

總之紓困金的運用,應以提升台灣軟實力為目標,安排各類救濟方案,讓疫情過後能幫社會留下些許成果,就像為弱勢學童提供3C設備,以增進學習般。避免灑出大把的鈔票後,卻無法創造出應有的收益,豈不辜負了納稅人的心血。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有韓粉力挺,韓市長別怕
瑞幸咖啡的起落 驗證了馬克思的社會經濟觀
不戴口罩搭捷運,真的罰得到1.5萬?
蘇貞昌當然沒錯,只是大面神
為什麼台灣的口罩那麼厲害?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