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王信】新一代日本的賴活群像,談山下敦弘賴皮之宿

Japan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律師

山下敦弘,70後日本新世代導演。日本電影分代大致以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為第一代;第二代黑澤明武士史詩電影揚威國際影壇,黑澤明親口交棒給第三代北野武 (註一)。其間百花齊放,優秀的導演不勝枚舉,但從作品的角度似乎都還不足以區分一個世代。然後21世紀我們迎來全新的、現代性十足的吉田大八和山下敦弘,「賴皮之宿」的山下敦弘又比「桐島退社」的吉田大八,功力更加純淨。

電影院沒落後,我們失去了共同的螢幕。文字的閱讀量逐年下降,經典作品卻隨時間累積浩如煙海,沒有人能號稱博覽群書。小時候還有聽過諾貝爾文學獎閱讀計畫,現在連得獎者是何方神聖都很陌生。彼此的閱讀、影視經驗變得分散破碎。你說的我不知道;我說的你沒看過。再也不能像鄭少秋楚留香傳唱大街小巷,我們沒有共同的語言了。

「賴皮之宿」正是沒有共同語言的故事:素不相識的三位電影同好相約拍片,卻因聯絡人放鴿子,導致剩下的坪井與木下兩人,像被遺落在荒涼小鎮,流連於一間一間破爛的民宿。海灘邂逅了莫名其妙裸奔的敦子,三人相依數日,敦子又莫名其妙不告而別。電影在漫無目的的旅宿中戛然而止,呈現出新世代日本空虛荒涼的精神面貌。沒有共同語言、不可能相互理解,人們僅因飢、寒等肉體需求而相互依靠,精神上早已彼此拋棄。說「拋棄」可能用詞太重,精確地說是「不在乎」。劇中對許多荒謬的事都是愣一下就接受了:聯絡人放鴿子、敦子解釋裸奔的理由是衣服被水沖走?點鍋燒烏龍麵卻上來涼麵?敦子不告而別………等。

電影由敘事轉向探索人類的精神面,是歐洲電影的主要特徵,亞洲電影正在急起直追。法國新浪潮導演高達 (Jean-Luc Godard) 在60年代就拍出了「輕蔑」、「賴活」這種心理刻畫比情節重要的電影。電影以心理刻畫來推動,而不是以情節來推動,就會漸漸擺脫情節,不怕劇透,漸漸抽象化,現代性於焉產生。

除了「賴皮之宿」,山下敦弘一貫關注邊緣人的心理狀態:「天然咕咕咕」(註二) 是全校只有七人,還要幫低年級學妹洗尿布,遺世獨立的學生初戀;「不求上進的玉子」(註三) 描述賴在家裡的啃老宅女;「苦役列車」呈現真正愛讀書的失學工人與大學生好友的階級衝突;「愛情,突如其來」中年離婚失業男的第二春。

或許在山下敦弘眼中,即使暫時擠身主流,還是會回歸邊緣的面目:「昔日的我」中東京大學畢業、大出版集團的記者,因為嚮往全共鬥學運 (註四),遭學運騙子牽連下獄,出獄後發現自己一無所成,在採訪過的小吃攤老闆面前潸然淚下。

不管是啃老宅女、失學工人、中年離婚失業男也好、東大記者也罷,整個世代在物質充裕、平靜中帶著殺氣,壓抑的日本社會裡,全都是精神上的邊緣人。

也或許山下敦弘沒有那麼刻意要強調邊緣,他只是靜靜地抽樣,靜靜地描繪,自然而然地呈現出日本新一代的賴活群像。

註一:參見:暴力的一瞬性----談北野武「花火」

Dec 3, 2019 Yahoo論壇

註二:片名「天然コケッコー」,コケッコー 是片中雞鳴的擬聲詞,應譯作「天然咕咕咕」,有直接譯為「天然子結構」者,應是沒看片就翻譯的結果。

註三:台譯「青春,半生不熟」,應該是山下敦弘自稱他一直在拍青澀的青春學生電影。事實上原本的日文片名「不求上進的玉子」比較切題。

註四:1968年日本反越戰、傾向共產主義、親文化大革命的大規模學運,後因使用暴力迅速失去支持。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