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明德】碳交易是市場機制嗎?

Plumes of smoke rise from chimneys at an industrial area in Greec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剛結束的COP25氣候高峰會並沒有對碳交易機制達成共識,對於這樣的結果,鄙人認為反而是好事,原因是碳交易對於氣候保護真的是一點幫助都沒有。

根據京都議定書以及巴黎協定,碳交易被視為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機制,在達成減量目標的同時又能減少開支,是一種市場機制(Market-based mechanisms),但它是嗎?

何謂市場機制?沒有政府干涉,買賣雙方在自由意志之下所形成的交易市場。就像我們到菜市場買菜,賣方出一個價,買方看了商品之後,自己決定要不要接受這個價。雙方合意的這個價格不是政府決定的,供給的數量也不是政府決定的,這才是市場機制。按照這個定義,碳交易還稱得上是市場機制嗎?當然不是。

號稱市場機制的碳交易事實上是計劃經濟的產物。碳交易是怎麼來的?第一步,由政府規定溫室氣體的總量管制目標(cap),這種做法不是市場機制。第二步,政府決定可供交易的碳排放量,當釋出的排放許可越多,碳價就跌;釋出的排放許可越少,碳價就漲,而這個數量也是政府決定的,因此,並非市場機制。第三步,政府再決定每一家公司可獲得多少排放配額,這也不是市場機制。換言之,整個碳交易要沒有政府這個強制性力量是無法運行的,這也是曾經大名鼎鼎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早早關門的關鍵原因,也是歐盟碳交易體系(EU ETS)至今還能存在的原因,EU ETS要不是強制交易,那它早就跟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一樣沒命了。

那麼,非市場機制的碳交易會帶來什麼問題?就以目前全球唯一具有強制力的EU ETS來檢驗。EU ETS從2005年運行至今,遭人詬病的地方很多:

  1. 最沒效率:根據瑞銀集團在2011年11月所發布的一份投資研究報告顯示,EU ETS從2005年到2011年,總共花了2870億美元,但對減少碳排放量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報告還說,如果把這2870億美元用在那些很舊的電廠的更新換代上,那麼,可能減少43%的碳排放。再舉一例,葡萄牙在2018年的碳排放比起2017年減少9%,其原因就在於該國電力的60%來自於風力、水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而同時期,同是歐盟境內的國家拉脫維亞的碳排放飆升8%,其原因就是進口大量的天然氣以滿足飆升的電力需求。由此可見,同受EU ETS管制,但排放結果大不相同,證明其原因無關碳交易機制,而是是否進行能源轉型。

  2. 最易滋生腐敗:碳排放配額相當於白花花的錢。而且,可以不勞而獲。如果買通或施壓政府官員,讓決策者給自己的大公司超額的排放配額,如此,就可以把多出來的配額拿到碳市去賣。不要忘了,資本家的政治影響力;也不要忘了,能不被收買的官員並不多。

  3. 最不公平。一個不自由的市場是最不公平的。首先,政府去制定一個總量管制目標,這本身就會扭曲最佳的資源配置。再次,政府分配給每個公司多少排放權就必然出現不公,為什麼A公司只能有1000萬噸的排放權;而B公司卻能有2000萬噸的排放權,這能公平嗎?不可能。這當中能沒有暗盤嗎?很難。

  4. 成本最高。為了維持這個強制交易市場,必須動用多少人力,必須支出多少行政管理費用、必須開多少次會議、必須有多少交通成本、監督、審核、驗證等等;而工廠本身又必須填寫多少報表。這些成本完全可以省下來,因為碳市本身就是一個無效的機制。

世界銀行說,預計2050年碳交易機制將使減碳成本大降50%,您說呢?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傳統「家族接班」out!老總觀察:經驗無用時代,年輕人出線的優勢是什麼?
成大事者,臉皮要厚、心腸要黑…?
那些年,民進黨曾經力推的法案
蔡英文不夠好?但其他人沒得選
強暴犯就在路上,而你說那只是失言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