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包淳亮】美國的優越感能讓她與中國對耗多久?

USA and China trade war. US of America and chinese flags crashed containers on sky at sunset background. 3d illustration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

美國《財富》月刊六月號的專題是美國五百大企業,29頁有一個五百大企業執行長民調,其中有一則解釋了很多現象。那一題問這些CEO們是否支持在經貿上採取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去年略多於一半支持,今年上升到了五分之四。另一則與此相關,就是讓這些CEO們感到挑戰「非常巨大」的,問題,47%提到「網路安全」(這也是美國經常指責或抹黑中國的一個議題),33%提到科技變遷(例如同一期刊物提到電池產業的發展,會嚴重衝擊電力公司和石油公司,而在中國與美國投入研發的中國人又是報導重點),政府管制與勞動力不足也是大問題,另外17%直接說:「中國」。至於未來兩年最佳投資去處,75%美國大老闆們認為是美國。

貿易戰、科技戰的影響下,美中經濟關係逐漸脫勾、甚至「新冷戰」趨勢日益明顯,幾乎已經成了輿論界的共識了。川普政府決定「一山不容二虎」,中國也不因此不得不感到「樹欲靜而風不止」。英國《金融時報》主筆伍爾夫(Martin Wolf)的〈美中百年之爭正要開始〉(The looming 100-year US-China conflict),讀了讓人心驚膽顫,或許是把兩大國之爭的現狀描述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對於日益嚴峻的現狀,他歸咎於美國政府,而一點都不怪中國(因此在回應欄有很多西方讀者罵他);不過很多人已經把美國對中國的抹黑當成真理了,看不慣真正客觀的分析。

伍爾夫說,美國對中國的攻擊,是「在錯誤的地方、以錯誤的方式、進行的錯誤的戰爭」;「中國的意識形態不像蘇聯那樣構成對自由民主的威脅;(美國的)右翼煽動者更加危險」;「最重要的是,試圖讓4%的人(即美國)統治其他人,不對的」。然而,有美國高官形容兩超之爭是「一場文明和種族戰爭」,另一些人認為是「意識形態和權力的衝突」,而「這兩種觀點都意謂著永久的衝突」。由於「美國的目標是統治,因此要麼就是控制中國,要麼就是隔開中國」,因此「任何相信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秩序、我們的全球化經濟,甚至和諧的國際關係,可能在這場衝突中倖存下來的人,都是自欺欺人」,因為美國正在摧毀他建立的這個既有秩序。

可以算得上「老成持重」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五月底也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川普為中國送上一手貿易戰好牌〉,讓人也感到不安。他說:「即便同美國的貿易協議仍有可能,中國領導層的一些人如今開始問,何必呢?他們認為,在技術、投資、外交政策、國家安全和人權各領域,川普政府已明確表明,它對中國採取了更大敵意的立場,那麼北京為何要在貿易協議上投入更多政治資本?或許在中國看來,現在就止損,準備迎接下一場冷戰豈不更好。」結合沃爾夫的文章,看來兩超的角力,一時半刻真是停不下來了。

許多美國人希望藉由類似冷戰的戰略,讓中國經濟發展的腳步停滯下來,但是這種期望是否會實現,卻並不能確定。如果沒有川普政府的這些政策,經濟活動一如往常,那麼許多經濟學機家認為中國名義GDP在2020年代上半就一定會超過美國,十幾年後甚至會是美國的一倍。現在這樣一亂,是否還是如此?包括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等主流經濟學家,都認為最多讓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慢1%左右,中國仍然能維持中速增長,經濟規模一樣會在不久的將來越美國。脫勾也許不能改變大趨勢,但似乎會讓美國多一點「安全感」?或許這就是政客的思維方式。

對於中國而言,某種「脫勾」一直是常態。有些脫勾是非自願的,因為美國一直領導著盟國,進行對中國的高科技限制。有些脫勾是結構性的,例如許多美國網路公司在中國市場鎩羽而歸;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不願意接受中國政府的管理(但從華為案可以看出,他們無疑得無條件配合美國政府的行政命令)。有些脫勾是中方自願或故意的,例如華為早就預料到美國的可能作為,因此一直默默進行準備。藉由這些「準備」,當前的科技戰也被華為等一些公司視為一個「機遇」,藉此甩開美國的合作廠商,好讓自己的企業填補美國人留下的空缺。不少分析認為,華為僅需一、兩年就能夠完全恢復,並且獲得更大的主動權。

其實藉由貿易戰、科技戰的方式,不流血的逼迫美國人承認中國的對等地位,比起流血的方式,其實還是好得多了。何況中國是「應戰」的一方,不是「尋釁」的一方,而尋釁的美國又不斷得罪更多的貿易伙伴,從而也讓中國獲得更大的迴旋空間。參與「一帶一路」幾乎可說是投名狀,至少也是「中立」宣言;英國從加入「亞投行」到現在一直沒有回頭跟隨美國,而最近義大利、瑞士的簽約加入,與德國「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加入」的表態,都讓兩超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前景,未必能如美國所願。

金燦榮等大陸國關學者,認為目前美中的態勢大概要維持十餘年,他的「潛台詞」似乎是屆時美國就會認識到不當老二不行了。如果十餘年後中國無論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規模、或者名義GDP,都比美國明顯大上一截,而且歐洲也不支持美國的對華冷戰,那麼美國繼續單邊進行對華冷戰、經濟脫勾,將在經濟上承受非常巨大的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與歐盟合作,或許能讓「自由的國際秩序」苟延殘喘,撐過眼前的這一段亂世。而在美中對抗的背景下,第三方會成為被拉攏的對象,包括歐盟、英國等主要經濟體的人均,或許會因此獲得趕超美國的機會。很多國家選擇觀望,尋求中立,其實不無道理!

無論如何,目前的險惡局勢既是利益衝突,也是虛榮心作祟;而對於後者,通常卻還得用前者去治療。不過每個對時局有一點責任感的人,仍都可以發出聲音,希望能力挽狂瀾。雖然美國海軍正為大國海上衝突而準備,但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金萊爾(Lyle Goldstein)也指出,再這樣搞下去,恐怕中國大陸的戰略核潛艇會在十餘年內部署到北極海,俄羅斯學者已經明目張膽的向中方遞出這個橄欖枝了!「與中國的冷戰不會讓美國更安全」,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