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戴發奎】歷史真正的意義在教會我們敬畏

108課綱(十二年國教課綱)上路後,部分出版社編撰的國中歷史教科書刪減許多中國史內容,包括「三國」被略過,引發爭議。國家教育研究院今天說明,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學習主題不再是鉅細靡遺的朝代更替。(示意照/中央社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傳。 莊公十一年》。興亡皆在一瞬間,沒有人可以跳出規律 。學習歷史真正的意義在於教會我們「敬畏」。

108新課綱近期遭遇部分歷史教師及學者質疑「去中國化」,把中學課本中的三國史、安史之亂等特定內容刪除,教科書審查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今聲明,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歷史科不訓練學生成為歷史專家,而是連結世界、著重文化生活,涵養世界公民。

牛津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政策系教授斯史坦.林根(Stein Ringen)為新書《完美的獨裁:21世紀下的中國》接受《BBC中文網》專訪,他形容中國體制為「完美的獨裁」,稱其意識形態令人民自覺控制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為,透過控制、控制輿論,由上而下令人民無時無刻都接受其灌輸的意識形態。Ringen對於中國的評價與目前台灣課綱政策不謀而合。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上不但是唐太宗給自己找的三面鏡子,更是一語道破歷史的重要性。

甚麼是歷史,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活動及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不是國文,把學習歷史當作培養學生成為新世代的公民及文化生活來詮釋,這就失去了歷史真正意義。

不可否認某部分歷史讓人讀起來感到扞格不入,無法運用於生活之中,一部分歸咎於教材編輯的不夠好,沒有脈絡可循前後呼應,另一方面是因為政治力介入,就如同現在,事實被刻意抹去或者扭曲,以致於我們看不清楚甚麼是真相,也就是「道」,也就無法藉著學習歷史得到幫助,並覺得歷史一無是處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開創唐朝貞觀之治以人為鑑明得失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另一方面他又做了史稱玄武門之變殘殺自己手足令人髮指的事情。

拿打敗蚩尤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在司馬遷所著《史記》被奉為中華文明始祖的「黃帝」來說,我們從教課書上知道的黃帝是垂拱而治,不做甚麼就能使天下太平。從1971年馬王堆利蒼墓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文《十六經》中才知道黃帝在戰勝蚩尤後是怎麼降伏三苗九黎,如何治理天下。黃帝在抓住蚩尤後剝了他的皮做成一個靶子,叫大家射,射中多的人有賞;剪下他的頭髮掛在天上,叫做蚩尤旗;把他的胃填成球讓大家踢,顛球最久的人有賞;更把蚩尤的骨肉做成肉醬混到苦菜醬里,命令蚩尤的族人分吃。黃帝頒布禁令「所以你們都要謹慎的遵從我,不許觸犯我制定的刑律,以示後人。」。

真實的歷史反映出甚麼是「道」,亦就是自然的規律,唐太宗的作為符合了黃帝四經中的描述帝王應該要有的態度及他所謂的三面鏡子,這樣一切都說得通了。

歷史不僅僅是帝王的鏡子,更可以幫助我們一般人解開生活瑣事及看清國際局勢。例如近十年越南與日本關係出奇的好,從總理首相互訪、雙邊貿易創新高、日本貸款給越南購買巡邏艦以應付中國在南海的挑釁,以及彼此皆將對方列為疫情後首波解禁名單,越日關係緊密的耐人尋味。在排除表面上看到的所有客觀條件百思不得其解,或許謎團解答就在歷史之中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先祖阿倍仲麻呂(Abe Nakamaro)在開元時期為日本遣唐留學生,後被唐肅宗任命為安南都護(今越南河內)。

「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歷史在四千年前就已經告訴我們禹和湯把問題歸咎於自己,不怪罪他人,所以他們的興盛很迅速,反之桀和紂認為都是別人的錯,滅亡立即就降臨。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Hegel)說「人們唯一從歷史當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他們從未學到任何教訓。」,或許可以解釋國教院輕視歷史的舉措。最後送給 總統蔡英文一句話,敬畏歷史才是當明君的開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