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曾志超】蔡政府莫輕忽邊緣化危機

NONTHABURI, THAILAND - NOVEMBER 4: ASEAN and Indian, South Korea, Japan, China, and New Zealand leaders, pose for a photo during the 3rd RCEP Summit at IMPACT Muang Thong Thani in Nonthaburi, Thailand on November 4, 2019. (Photo by Anton Raharjo/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11月初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東協高峰會,宣布除印度以外的15個RCEP參與國已完成談判,預計將於2020年完成簽署。‎2018年12月30日生效的CPTPP,台灣未能參與;明年即將運作的RCEP,台灣再次被拒於門外。更可怕的是,面對邊緣化危機席捲而來,政府卻刻意視若無睹。

區域整合風起雲湧

全球各國原本想要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降低關稅等壁壘,加速貿易便捷化、服務自由化等方面的發展,因而推動各項的貿易談判,然而多邊貿易談判進度緩慢,多數會員國難以建立共識下,各項議題幾乎停頓。因而,各會員國轉向簽訂二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或區域型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的經貿整合推進,逐漸取代WTO功能。

區域經濟整合從1990年代起快速推展,數量相當可觀。根據中經院的資料,截至2019年6月24日為止,成員向GATT/WTO提出473個RTA通知(商品、服務與新成員加入分開計算),其中有264個是依據GATT 1947第24條或GATT 1994,50個是依據扶植條款,另有159個是依據GATS第5條。473個RTA通知約94%為自由貿易協定及部分範圍協定,6%為關稅同盟。向GATT/WTO提出之RTA通知中,目前有效之RTA共計有294個。

國際上最受關注的區域經濟整合為CPTPP與RCEP。前者《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是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轉變而成,一開始是由APEC會員為主,為美國主導的區域型貿易整合,為全球要求最高的貿易協議,目標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自由開放貿易。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於2017年1月退出TPP。之後改由日本主導談判,改名為CPTPP,已於2018年3月8日簽署,並於該年12月30日生效,簽署會員有日本、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及越南11個國家簽署。CPTPP成員國GDP達10.2兆美元,占全球GDP之13.6%,與我貿易額占我對外貿易總額之25.25%。

另一個重要的區域整合則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由東南亞國家協會十國發起,目標在促進東協國家的區域經濟整合,從2011年11月第19屆東協高峰會開始推動,後來陸續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及印度等六國加入,經過多年的協商,終於在日前達成共識,除了印度暫時退出之外,其他十五國都已同意相關條款,若是順利的話將於2020年完成簽署。RCEP會員15國涵蓋全球將近一半的人口,GDP占全球三成,貿易總額占29.1%,未來將是全世界最大的區域經濟整合協議,占我國貿易總量的六成。

原來蔡政府什麼都不想要

台灣是一個以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國際貿易為經濟命脈,全球經濟整合對我國衝擊甚鉅,當對手國享有比我方更低的關稅時,將形成不平等的競爭,衝擊我國廠商的出口。

為避免這個問題,我國也想融入國際區域經濟整合,歷任總統都有意簽署FTA,陳水扁總統時代完成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等四個FTA;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則有ECFA、紐西蘭、新加坡三個FTA;而當前正的蔡英文總統任內則有兩個(包括巴拉圭與史瓦帝尼),總共有九個FTA。然除了馬總統時期的三個外,其餘與我國貿易量都相當有限。引用媒體統計數據,台灣目前已生效FTA的貿易涵蓋率僅有13.6,即每出口100美元僅有不到14元有資格享有優惠關稅,其中8.1%來自ECFA早收清單,加上新加坡與紐西蘭為5.2%與0.1%,剩下民進黨執政簽署的FTA只有0.2%之譜,即將到期的ECFA早收清單十年期限即將屆至,未來存續與否仍有變數。反觀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南韓,卻迅速完成與各國的FTA,覆蓋率已經超過六成。

倘若能一舉加入大型的RTA,我方將可大舉提高覆蓋率,故CPTPP與RCEP這二個大型的RTA就是我國解決此問題的捷徑。首先是RCEP部分,由於中國大陸為RCEP最大的經濟體,對其有極大的影響力,正值兩岸關係惡化時期,我國始終無法參與。針對全球最大的經貿整合即將於明年橫空出世,外交部長吳釗燮受訪時強調,其機制對台灣來說並不友善,因為中國大陸已經在裡面,因此過去台灣都沒辦法參加,他相信未來要參加的機會並不是很高;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也表示: 「台灣與RCEP 參與國貿易額中已有7成是零關稅,受影響的只有剩下的 3 成。」「這3成產品,若是屬於高科技部分,台灣相對有競爭力,如果是傳統產業關稅有影響,就要看性價比。廠商已持續往高附加價值升級轉型,政府會持續關心並提供協助。」

用白話解讀政府官員的談話就是,民進黨不斷衝撞大陸,藉以獲得政治利益,就不用肖想RCEP了;台灣有七成商品屬於國際技術協定(ITA)涵蓋的產品不會受到影響,至於其他三成傳統產業為主的產品(例如:工具機、紡織品等),是你們自己競爭力太差、性價比不足,只能怪自己與政府無關,新南向只不過是政府的口號,又何必當真?至於沒有提到的服務業就算了,電信、金融、物流等,就留在台灣就好了。

既然老共主導的RCEP走不通,還可轉向日本主導的CPTPP。去年10月沈榮津部長曾說,預估我有五至六成機率可加入CPTPP。但一年過了,至今仍毫無進展。從政治面觀之,民進黨原本期待與美國關係拉近,有助於我國加入TPP,不料川普自己先跳船了。改由日本接手後,由於近期大陸與日本的關係日益密切,我國想要成為第二輪新會員國的可能性極低;再從經濟面視之,我國現行的規範與高標準的CPTPP規定相距甚遠,即使我能申請第二輪新會員國,亦難以符合其要求。加上被日方列為談判前提-核食開放問題,政府也未提出解決之道。足見民進黨高喊著加入CPTPP,其實都是喊假的。此時讓人想起張惠妹經典名曲-「原來你什麼都不要」!

台灣如何因應此趨勢

台灣僅為蕞爾小島,實不應押寶單一邊,可同時與中美平行交往,毋庸成為美國對抗大陸的籌碼,限縮自己的發展空間,讓台灣陷入邊緣化危機。執政黨不會不懂這個道理,而是出自於自身的政治利益考量。

除了選票原來你什麼都不要!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蔡政府莫輕忽邊緣化危機
文策院,別再只給一場夢!
一位從國外回來的 26 歲女生,為家裡的百年傳統豬肉攤「數位轉型」
期待台積電不和中國做生意,很不實際!為什麼「技術流失」是迷思?
難道民進黨真的連惡魔都比不上?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