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林木源】國民黨拚改名,不如換決策腦袋

慶祝台灣光復75週年  國民黨舉辦各項活動(1)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國會助理

人生不如意時,可能會諮詢命理老師,想要透過改名的方式來改運,沒想到中國國民黨連番不如意時,黨內竟也想用改名的方式,企圖翻轉國民黨的黨運,不禁令人莞爾。「中國國民」黨不論是要改成「中華民國國民」黨、「台灣國民」黨或是「國民」黨,其實都可以,但也都沒差,因為最關鍵的不在改黨名,而在如何反轉整個黨的決策思維。

中國國民黨不枉黨名內含「中國」兩字,黨內對於中國政府的態度已經不是「友好」、「親中」可以形容,近年甚至已經快要成為人民口中的「中共同路人」或「中共代言人」。根據某周刊九月份針對台灣民眾對美中兩國的好感度調查顯示,61.6%的台灣民眾對美國有好感、只有19.1%的民眾對中國有好感,對中國反感度更高達67%,對中國共產黨的反感度更達82.5%。由調查資料可知,目前台灣的主流民意是「反中」、「反共」,但中國國民黨的決策思維卻往中國政府靠攏,這無疑就是把國民黨推向人民的對立面,離人民越來越遠,這才是國民黨在台灣發展的根本問題與最大困境。

為什麼中國國民黨的決策這麼偏向中國?主要的問題就出在國民黨的權力決策機制-中常會,根據國民黨官網資料,目前39席中常委中,僅有4席現任立委、5席現任縣市長,其餘席次則是由黃復興黨部、台商系統、萬年中常委與職業中常委分食,39席中常委中只有9席中常委具備縣市級別的民意基礎,難怪中國國民黨的中常會決策常出現「親中反台」的「走中」路線。

反觀民進黨中常會,中常委共18席,9席現任立委、4席現任市長,民進黨中常會掌握民意的能力遠優於國民黨,難怪民進黨能於2018大選挫敗之後,快速重整旗鼓,贏得2020大選。

其實近期國民黨也努力嘗試要撕掉「親中」的標籤,反轉決策思維,國民黨在立法院提出了「台美復交」、「促美國協防台灣」兩個提案,獲得立法院無異議通過,就是努力的最佳證明,雖然有人說那是國民黨「打著綠旗反綠旗」的戰術行動,但以結果來說,目前國內民意有61%親美,國民黨改打「親美」路線,雖然中國會不爽,但國民黨勇於迎合民意的趨勢,對於國民黨的2024大選絕對是有加分效果。

現在國民黨內部面對的是親美親中的路線之爭問題,更改黨名只是路線之爭的開始,後續還會看到國民黨不同路線的前後任主席空中相互駁火,甚至在中常會看到各系統的代理人大戰。但對現任的黨主席來說,明年的黨主席選舉才是最優先考量,透過改名與美台復交提案,高舉「親美」大旗不失為對抗黨內「親中」路線的好方法,至於要如何改革中常委民意純度不足、反轉黨的決策腦袋,可能必須留待連任黨主席之後再行處理。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