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楊鈞池】征服宇宙?日本成立太空部隊的背後原因

Japan's H-IIA rocket carrying the Kirameki-2 satellite is launched from Tanegashima Space Centre in southern Tanegashima island, Kagoshima prefecture, on January 24, 2017.   Japan on January 24 launched a satellite to modernise its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and reportedly to better monitor North Korean missile launches. / AFP / JIJI PRESS / JIJI PRESS / Japan OUT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JIJI PRESS/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為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

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日前正式宣布,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在5/18成立「宇宙作戰隊」(中文可以稱為「太空部隊」)。從日文名稱來看,「宇宙作戰隊」好像日本動漫畫或特攝片的「OO戰隊」,但是,這是自衛隊史上第一個專責太空領域的軍事單位,用於強化日本在太空、網路安全等相關領域的作戰能力。

這支部隊編制約20人,未來將擴編到120人,設置於東京府中基地,負責監視對人造衛星造成威脅的太空垃圾、防止自衛隊活動所需的人造衛星信號受到干擾,以及監控其他國家的人造衛星動向;在技術層面等也將民間機構進一步合作。更值得注意的,日本防衛省將與美國「太空司令部」(2019年底才成立的新軍事單位)共同建構太空監視體系。

從2008年以來,日本不斷加速在太空領域的進展,從原本強調的「民間經濟議程(civilian economic agenda)」,逐漸轉向「軍事科技國家主義(military Techno-Nationalism)」。

2008年5月,日本政府通過「宇宙基本法」,該法律儘管強調日本憲法「和平主義理念」的主導,然而日本政府逐漸增強在太空領域的國防科技研發與運用,卻是相當明確的。2009年日本政府公布第一次「宇宙基本計畫」就正式表明日本在太空政策的重點轉換;2013年第二次「宇宙基本計畫」就表示日本嘗試運用太空科技來強化安全保障的可能性。

2015年第三次「宇宙基本計畫」,日本政府明確指出太空政策的三支柱:確保太空安全保障、推動太空開發與民生利用、以及強化太空事業以及相關科學技術基礎。在2015年「宇宙基本計畫」的內容之中,日本政府也首次寫明「用於定位、通訊、蒐集資訊的太空系統將可以直接使用在外交、安全保障、自衛隊的運用並加以整合充實」。預定今(2020)年6月,日本政府將公布第四次「宇宙基本計畫」,「有可能」宣示日本政府將如何強化「太空監視能力」以及增加相關科技運用手段。

2018年日本政府公布最新的「防衛計畫大綱」,其中特別指出,為加強太空、電磁波等新興領域的防衛能力,日本防衛省將成立「太空部隊」。2019年,日本航空自衛隊開始進行改組,朝向「航空宇宙自衛隊」方向轉型。

日本成立太空部隊,積極投入相關的太空事業,例如從2010年到2017年,日本先後發射四枚衛星,初步建立「準天頂衛星」全球定位系統,2018年這套GPS系統開始正式運作,並且在2020年至2023年之間再追加3枚衛星,屆時日本可以不需要依靠美國的GPS也能獨立定位。日本在2017年與2018年先後發射兩枚軍事情報衛星「煌」,提供陸、海、空自衛隊高速通訊功能,實現軍事通信的獨立網路。預期,未來「宇宙作戰隊」的防衛目標,將會結合上述軍用或軍民兩用衛星。

不過,日本發展「太空」軍事化利用,勢必受到某些國家的質疑。例如,假使日本發展類似「殺手衛星」或相關的攻擊技術,讓敵對勢力的衛星「失能」,屆時,有關日本憲法「專守防衛」等規範,將會新起爭議。除此之外,日本積極發展「太空」軍事化利用,也是受到2007年中國成功試射「反衛星飛彈」的刺激,讓日本政府決定急起直追,拉近彼此科技水準的差距。

然而,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日本現階段發展「太空」軍事化利用,其實也與當前全球對於「太空領域」開發的趨勢相吻合。這有四個趨勢可以加以說明。

一、過去,尤其是冷戰期間,只有美國與蘇聯投入太空領域的開發與競爭;美國與蘇聯都是用盡國家力量投入太空事業,很少有民間企業的參與。然而,現階段的太空開發活動,除了美國與俄羅斯之外,中國、歐盟、印度、日本、南韓等國也都積極投入。不同國家對於發展太空事業的目標不盡相同,有些國家是朝向軍事目的的用途;有些國家比較傾向於尋求商業機會;有些國家則重視基礎科學研究能力的提升;但是也有國家比較偏好於提升科技應用以及民生福祉的水準與服務。再加上,有愈來愈多的民間企業也投入太空領域的研發活動,民間企業甚至有能發射商用人造衛星。因此,太空領域的參與者有多元化的趨勢。

二、早期太空領域的研發,除了展現國力之外,幾乎與軍事目的息息相關,或者廣泛運用在通訊、偵查與氣象等科技運用,但是這些研發成果很少能與陸地活動相互支援。然而現階段世界各國發展太空事業,卻積極廣泛運用在陸地相關活動。例如,透過GPS定位系統來控制彈道飛彈的投射;或者,透過通訊衛星來操控無人機的飛行;有些人造衛星可以用來蒐集與分析情報,例如氣象或國土監測,提供早期警戒的相關資訊;甚至也可以蒐集敵對國家的軍事行動,提供類似飛彈防禦系統或其他反制行動的運作模式。這些科技的發展與運用,也影響許多國家對於安全保障的定義,並且盡力提升安全保障的能量。太空事業的軍事化運用或者涉及的相關安全保障議題,日本與其他國家都是一樣地重視。

三、早期各國投入太空事業的開發,由於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相關的成本效益之比較,其實有相當大的風險,民間企業很難承受這樣的高風險與高成本,所以也只有國家才有能力投入。然而,現階段由於太空事業相關技術水準已經提高,投入高成本的風險性已經降低,小型衛星的研發與運用也相當成熟,誘使民間企業有意願且有能力投入太空領域的投資與研發。不過,民間企業重視的還是相關民生事業與商業用途的研發,宇宙商業化也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四、由於宇宙商業化成為未來太空事業的發展趨勢之一,再加上各國重視宇宙的軍事化利用,在有限的空間之限制下,未來的太空領域可能會出現過度擁擠的現象。各種形式的人造衛星或其他太空飛行器都集中在相同的軌道,太空空間過度緊密的現象,有可能提高太空垃圾對各國人造衛星或相關設備的嚴重威脅;再加上衛星小型化的結果,許多小型人造衛星更容易受到太空垃圾的侵害。太空監視體系的建立與運用有其急迫性。

從上訴四個發展趨勢來觀察,多元化、軍事化與商業化同時並進的太空領域,反而有其脆弱性。美國與日本分別建立「太空司令部」與「太空部隊」,除了安全保障的需要之外,太空領域的監視能力與運作也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臺灣問題」,北京小不忍則亂大謀「加零」的驕傲與哀愁:看台灣政經圍城
蔡總統520演講 能解除「極限爆炸」引信嗎?
火車襲警案被告一審無罪,刑事政策有哪些改進空間?
吳釗燮的老實說,這是真朋友?

【健康大調查】你的肺部健康嗎?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