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翁履中】堡壘台灣?為美國的布局還是台灣利益

Businessmen shaking hands -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全球拓展合作計畫負責人及政治系助理教授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計時,支持川普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本周提出參議院版本的防止台灣被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 TIPA),呼應兩個月前眾議院提出的版本,打算明文授予美國總統在中國採取武力統一台灣時,可以不用經過國會同意直接派兵協防的權力。在華府全面對抗中國的氛圍下,美國兩黨政治人物似乎達成了「堡壘台灣」的共識,準備將台灣納入美國抗中的戰略部署,不論法案中是否有斬釘截鐵的給予美軍護台的承諾,可以想見美國軍方絕對不會全然袖手旁觀。

只不過,在友台法案以及美國抗中部署背後,除了對美方的支持感到欣慰之外,台灣也應該了解美國強硬派政治人物挺台的目的,不在守護台灣,而是希望能擊潰中國。換句話說,華府鷹派希望台灣成為美國打擊中國的師出之名!

對台灣來說,友台法案看起來不是壞事,可是台灣民眾從這些法案中真正得到了什麼?不管是台灣旅行法,台北法案,還是現在提案中的防止台灣被侵略法案,我們換來的是美國官員訪問逐漸頻繁,可是,每一次的訪台,台灣似乎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衛生部長訪台,台灣沒拿到與美國共同研發疫苗或分享疫苗成果的善意,卻讓帶有瘦肉精的美豬開放了,負責經濟發展的國務次卿旋風造訪,雙邊貿易談判沒進展,但透過美國對外新公布的軍售計畫,卻成功替美國從台灣納稅人荷包中預支到數百億的國防預算。

確實,台灣的高配合度讓美方更放心的把台灣納入亞太戰略佈局,也因此確保了台灣不會獨自對抗中國武力威脅。可是,被納入美國的麾下,也代表著台灣正一步步朝著衝突的邊緣邁進。當台灣民眾以為只要有了美軍協防,衝突就一定不會發生而感到放心的同時,其實更應該反思,挺進到衝突邊緣真的符合台灣利益嗎?

民眾所信任的政治人物都說「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可是在台灣,民意對兩岸衝突的漠視,憑藉的根本不是「有以待之」的準備,而是因為深信美國可能會協防,所以產生「敵之不來」的自我信心。面對政權內部的壓力,對岸領導人真的不會選擇孤注一擲?中國會不會突然來犯沒人說得準,可是台灣還沒做好準備,卻是明顯的事實。

其實,從美國友台法案的條文裡不難發現,其中有許多台灣必須配合的事項。根據參議員史考特的提案,總統確實有權力可以先行派兵協防台灣,但法案當中同時也明白的指出,美軍要協防也會考量台灣是否有盡力強化自我防衛能力。除了採購軍備之外,美國政府要求台灣提升後備戰力以及強化全民國防準備,這當中就包括建議台灣恢復徵兵制。坦白說,世界上沒有一種武器可以保證戰爭的勝利,只有堅定團結的意志,才可以確保國家立於不敗之地,問題是,因為政黨惡鬥而越來越不願容忍不同意見的台灣社會,還有多少團結抗敵的意願?

添購了最先進的武器設備,甚至也有了神隊友在場邊搖旗吶喊,可是沒有扎實訓練養成的戰力,台灣如何能夠有恃無恐?面對中國的威脅當然要硬起來,但是帶領台灣硬起來的方式,必須是讓民眾看見真相,讓年輕世代知道真愛台灣不能只靠張嘴,必須願意剃頭入伍當兵,拿起武器犧牲個人時間和自由來保衛家園才行。因為聯美抗中策略,讓美國有意將台灣打造成抗中第一線堡壘,在美國的戰略佈局中,台灣要守護自己的利益,就是要有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決心和準備,不過,政治人物願意向台灣民眾說出這樣的真話嗎?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