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翁履中】聽不見庶民心聲 民調差距恐失真

Unrecognizable male voter holds in his hand a ballot above the ballot box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美國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民意調查究竟準不準確?選戰期間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不過,既然民調的本質是探測「當下」的社會反應,民調結果當然也只能反映「瞬間」的集體感受,而難以對未來某一個時間點的選民決定作出準確的判斷。根據最新的媒體民調,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落後蔡英文總統超過十個百分點,可是如果參與韓國瑜的造勢場合,就會發現熱度確實驚人,而這也讓韓國瑜支持者對民調數據抱持懷疑的態度。

對於民調的差距,雙方支持者當然各有解讀,不過,如果了解民調變化的速度,以及分析造成民調數字差異的可能性,就會發現真實差距絕對跟民調不同!

總統大選剩下不到三個月,雖然藍綠候選人的民調支持度有一定的差距,但卻並不代表著領先者已經勝券在握,而落後者只能志在參加。對於韓國瑜請假參選後民調差距也沒有改善,從民進黨的角度來解釋,大概都認為是因為選民對韓國瑜已經有了既定的「草包」和「落跑市長」形象,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讓執政黨成功營造藍綠「抗中」和「親中」的差別所致。

如果進一步分析媒體民調數據,從受訪者政黨傾向和年齡分佈的情況來看,韓國瑜在年輕世代似乎得不到太多的認同,而藍綠兩黨候選人也各自能夠守住自己政黨的基本盤,因此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也符合主要選舉行為理論的預測。可是,以庶民政治為口號,在韓國瑜造勢場合出現的支持者類型,的確和傳統藍營選民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傳統的軍公教選民之外,他也吸引到不少農漁民和勞工朋友支持,而這類型的民眾往往也是傳統民調最難掌握的族群。進一步檢視民調數據就會發現,目前媒體民調的加權方式,並沒有針對所謂的庶民進行調整。

以近期幾家媒體民調公布的加權方式為例,目前的民調數字都是以抽樣的樣本,按全國民眾性別,年齡,地區和教育程度比例來做加權計算,藉此讓民調的樣本估計值能夠更接近全國真實民意。然而,利用傳統的指標來加權,遇到的問題在於無法呈現不同收入水準的民眾,對候選人的支持度是否有差異。換句話說,如果韓國瑜的支持基礎真的是對經濟生活不滿的庶民,進行民調時,就應該考慮針對受訪者收入水準,以及選民對個人生活是否滿意,來分析這些可能自認為庶民的選民在調查抽樣中佔有的比例。當然,韓國瑜的支持者究竟是不是真的庶民?哪些人才算是庶民?庶民的人口究竟有多少?以及庶民當中支持韓國瑜的比例是不是真的很高?都是有待驗證的問題,不過,在沒有納入庶民的相關資訊來進行民調的情況下,民調數據與真實情況很難沒有誤差。

無論是認定韓國瑜已經無法打動中間選民,或是認為庶民不能透過現在的民調反映心聲,雙方支持者各自對民調的解讀都不是全無道理,可是支持者類型的變化的確讓選舉出現變數,這也解釋了為何民進黨穩定領先,卻沒有因為民調有差距而放鬆。過去的選舉經驗顯示,有三到四成選民都是在最後兩個月才做出決定,在現行民調缺少關鍵庶民因素的情況下,直到選舉日當天開完票之前,誰敢保證選戰已經進入垃圾時間而不用努力了?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