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葉宗林】選舉造成的裂痕 政府該如何修補?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從今年總統暨立委大選結束,迄今已過約莫三個禮拜,然選舉所留下的後遺症,即民眾之間的相互對立以及彼此恨視,至今仍尚未止息。尤其是,針對政府如何處置兩岸關係未來之走勢,以及台灣主權該如何定位之爭論,更是雙方熱切參與的「戰場」。然若這些爭執是停留在理性層面上的溝通,當然可視為台灣民主社會體現容納多元意見的一種展現;遺憾的是,我們所看到的,不是些仇恨性言論,便是些針對性的羞辱性字眼。

可理解的是,在選舉中的激情與亢奮,也許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得以調適;在論辯中與對立方的激昂言論,也不是說想停就能停。但值得思考的是,民眾彼此的仇視與對立,難道能台灣解決現況的種種困境?又,這樣的情緒若持續下去,是否只會更加阻礙台灣社會的團結整合?我想答案顯然都是消極且負面的。因此,為讓台灣盡快走出這負面的氛圍,作為此次選舉中乘載我國多數民意的蔡政府,勢必有責任與義務抑制這對立的現象,並著手修補民眾因選舉造成的裂痕。

為此,筆者認為,有三項措施是民進黨政府未來可以思考之處,以下分述。

一、正面向中共釋放善意,緩和兩岸緊張氣氛

去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香港爆發的「反送中」遊行,雙雙讓蔡英文在此次大選中「撿到槍」,使其獲得選舉的重要素材。然「中國因素」這把雙面刃,儘管能挽救蔡英文原本低迷的選情,卻也使其不得不在兩岸立場上趨於強硬。就在蔡英文屢屢發出強硬之聲明,以及輔以網路宣傳的效果下,便造就出強大的「仇中」聲浪,即使於選後的現在也難以弭平。

而蔡英文或深知民眾的「仇中」態度,將大大不利於改善兩岸關係,以及影響往後兩岸的各項互動,因此在當選後隨即向中共當局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八字箴言。並且,民進黨部分人士也透過媒體釋,放出具有達成「蔡習會」意願之訊息,試圖和緩兩岸間的緊張氣氛。但,顯然這些「台派」勢力已殺紅眼,不僅沒意識到蔡英文為和緩緊張氛圍,因而釋放出的政治信號,近期更甚出征呼籲兩岸要共同防疫的「台派」代表賴清德。

因此,在此群眾已非民進黨可控的狀況下,若蔡英文仍不將立場說得「直接且明白」,反而繼續採取選舉時之基調的話,那這群受選舉影響、甚至已將不同立場者視為殺父仇人一般的群眾,在未來不僅會影響到蔡政府的兩岸布局,也勢必成為台灣團結的一大阻礙。所以,如何正面直接並善意地回應對岸,且使過度仇中的民眾,理解政府對兩岸關係之立場,以降低其對中共乃至於不同意見者之仇視,應是蔡英文所要思考的第一要務,

二、主動召開國是會議,共同研擬兩岸對策

所謂「國是會議」是指一類似政治協商會議的非常設機構,一般而論,該會議是由政府針對重要的政治、經濟議題,邀請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並且決定政策方針。我國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期,一共召開了兩次大型的國是會議,包括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以及台灣省虛級化等重要議題,皆是在國是會議中由朝野雙方共同作出決定,並加以實施之措施。因此,即使國是會議不具備任何的法定職權,但在面對國家的重大議題時,其仍扮演著重要的象徵性角色。

而如今台灣也正面臨對國家定位的嚴重意見分歧,因此若民進黨政府願意在此時針對兩岸關係招開國是會議,傾聽並接納朝野各方之意見,對團結台灣絕對具有正面效益,同時也能使各方支持者,有一相互理解之管道。更甚是,朝野的主要政黨若能進一步在會議中,共同研擬未來的兩岸對策,或許也有機會能終結人民近幾十年來對「統獨議題」的無謂紛爭。

更坦白而論,在現今台灣社會普遍瀰漫「仇中」之氛圍下,民進黨政府即使想在兩岸政策上急轉彎,也會因為他們在選戰中的態度,使其不得不對中共強硬。因此,在此種情況下,若無一個正當且合理的「台階」能下,他們很難改口去擁抱對岸。而國是會議或許就是能讓民進黨政府去合理化兩岸政策轉向的契機。尤其是,若能在這會議中獲得國民黨的「背書」,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也就更具正當性,並且也有助於降低泛藍民眾對其執政的不安感。

三、修正具爭議性之法案,降低各族群間仇視

在上一屆立法院的會期中,民進黨挾帶著政黨多數的優勢,通過幾項具「社會高度討論」的法案,先不論這些法案是否真有益於台灣,卻已實質造成各不同政治立場、年齡或者是職業等族群之對立。因此,若民進黨政府有心改善這些對立,在代表「新民意」的此屆立法委員任期中,可嘗試修正這些具高度討論的法案,或者提出相關配套措施,以減緩「被改革者」的剝奪感與不安。例如撕去《反滲透法》中對在陸台人的汙名化標籤,或者是推延年金改革的進程等。

儘管蔡英文此次大選的得票數多於上屆,但筆者相信,她也應該自知這樣的結果,並非是收這幾年所推出的改革之效,而是建立在「討厭韓國瑜」的不滿情緒上。畢竟,若這些改革真能為人民所接受,那為何民進黨會在2018年的地方選舉遭逢挫敗?是以,民進黨政府該思考的是,與其讓這些爭議法案無謂地造成人民對政府的仇視,何不就趁我國立法院換屆的契機,讓這些法案能隨著「舊民意」付之東流?

更直接地說,現在距離下一次選舉尚有兩年時間,民進黨政府若不趁此沒選舉壓力之時,修正這些法案,那待之後又面臨選舉期之時,勢必會遭受民眾同樣的挑戰,且屆時若要修正法案,所遭受的壓力又將更為強大。因此,若民進黨政府能盡速對這些爭議法案進行修正,不僅只是安撫被改革者的憂慮與仇視,同時也能為未來的選舉先行鋪路,應該審慎思考利弊得失。

筆者上述的三項愚見,或因理想而未臻成熟,但盼望台灣內部能減少紛爭、團結一致之心,卻殷切真誠。因為正如《荀子.議兵》所言:「民齊者強,民不齊者弱。」若選舉造成的裂痕無法被修補,台灣的社會持續充滿對立與仇恨,那又遑論如何應對來自對岸乃至於國際上的各種威脅與挑戰。而能否化解人民彼此間的心結,除了期待選舉過後,人民的激情能逐漸回歸平靜以外,也考驗著連任的民進黨政府,是否願意遞出象徵和解的「橄欖枝」,對台灣社會中的不同意見者,釋出善意的回應。易言之,台灣社會將走向團結或是對立,就在現今政府的一念之間。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誰說緊急防疫措施就不得批評討論?
「口罩政治學」的是與非
口罩之亂 政府應對慢半拍
武漢肺炎帶來政治休兵契機
全台健保特約藥局地圖 將變成全台排隊地圖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