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蕭督圜】香港與自由的距離

A group of elderly people march to the government headquarters in Hong Kong on July 17, 2019, in the latest protest against a controversial extradition bill. - Hong Kong has been rocked by more than a month of huge largely peaceful protests -- as well as a series of separate violent confrontations with police -- sparked by a law that would have allowed extraditions to mainland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Photo by Anthony WALLACE / AFP)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淡江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從六月至今,香港已經因為《逃犯條例》的爭議不休,讓香港的社會與經濟付出不少代價,但依然還沒看到解決問題的曙光。根據媒體的報導,特首林鄭月娥已經兩次向北京請辭,但都沒有得到應允。北京希望林鄭月娥可以自行解決目前的僵局,因為前特首董建華的前車之鑑,北京深知此時允許行政長官的更迭,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讓接班的梯隊提前報銷。故而不管林鄭特首再不濟,或再多港人輪流上街,這零和博弈都將持續下去。這種以拖待變、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術,向來是北京的拿手絕活,香港與自由的距離,將是一場意志力的拉鋸戰。

對北京而言,今次香港的社會抗議事件,由於已成舉世矚目之態,必須小心謹慎處置,以免成為國際勢力持續介入的藉口。不少消息指出,北京目前的態度是採取「放任」的策略,將任由抗議群眾週週上街宣洩情緒,這樣既可避免香港社會與警民衝突擴大至難以收拾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北京由動轉靜,觀察香港社會情勢走向,以待來日重擬對港政策。若借鑒2014年「佔中事件」後治港團隊的重構,相信這次爭議後,從中央港澳辦到香港中聯辦,都可能將有一波的整併換血,這是中國官場的必然。

相較於北京依實踐結果處理治港人事的調整,香港政府的問責制卻似乎只是制度上的存在,時至今日未見有官員認為自己應該負起政治責任。若非官員真心認為自己何錯之有,就是認為自己只是聽令行事、罪不至己,但不論何者,顯然都和民意有巨大的落差。想當初林鄭特首上台,社會最多數的看法都是相信她會向泛民主派伸出橄欖枝,收縮社會在「佔中」後的裂痕,團結行政與立法部門,讓香港休養生息。但區區兩年時光,已讓她灰頭土臉、進退失據,縱使她曾說過自己誤判社會情勢,但她似乎仍未認真看待社會民調結果。

這樣的發展,促使她在最新的民意調查中成為香港歷史上民望最低的特首;超過六成的民眾希望特首下台。此外,多數的問責官員一樣拿到低分,其中律政司長鄭若驊亦成為歷史上最拙劣的官員。值得注意的是,民調中出現半數民眾對「一國兩制」沒信心,亦有44%的民眾轉而認同「台灣獨立」,這不僅意味著香港的「一國兩制」被打臉,更表達了香港社會對自由的嚮往與心聲。這結果看在北京眼裡,當然非常不堪;看在台灣眼裡,更加凸顯兩岸之別,也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現況。

回到現實中,香港目前要爭取完全的民主化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甚至連爭取漸進、和平的民主,也有很大挑戰。但根據基本法,香港應存在很大的自由與自治的空間,北京應該理解,今天香港的困局並不在於民眾反中,僅是社會對北京限縮自治空間及港府管治失能的回應。由於香港社會持續在變遷,尤其隨著年輕一代教育水準提高、對人生與物質的概念轉變,正在扭轉過去外界對他們的認知,努力的希望能擺脫「經濟動物」的封號,北京很難再用過去經濟吸納的途徑擺平一切。

當然,對於香港雙普選,北京恐難在短期內接受。但香港與自由的距離,恰巧也是大陸與台灣的距離,不知北京明白否。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