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邵宗海】「回顧「馬習會」的政治與歷史定位

馬習會 馬英九習近平握手合影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前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2015年11月7日下午3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舉行了歷史性會談。這是自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之後,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馬習會」在之馬英九任內一直傳聞很久,可是始終像是閤樓中的樓梯,只聽到樓梯響。但是,11月7日這項傳聞終於最後落實。根據BBC中文網在現場報導:習近平和馬英九在記者鏡頭前握手長達兩分鐘,習近平在與馬英九會晤時說:「歷史將會記住今天」。馬英九也說:「在我們手上是永續和平的成果」。

如果回頭過來,可再重新評估這項歷史性的會晤,至少在兩岸關係上,特別是面對目前比較嚴峻的情勢下的兩岸,具有啓發性的政治意義應有下列幾項:

1、是雙方當局均擱置了過去多年對頭銜與場合的堅持,都同意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晤面。實際上,這不僅是凸顯了台灣多年對「兩岸領導人會晤基於對等原則」的期待兌現。另方面,也提供了大陸始終要求「必須基於一個中國前提」的原則的落實。

2、馬英九與習近平見面的另一種政治意義,則是當彼此都同意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與頭銜晤面時,也說明了當時兩岸執政當局基本上都默認了「台海現狀」的定位。雖然,台北與北京的政治定位尚未呈顯,但馬英九所說的此行是「維持台海現狀」已經出爐。

3、是這項會議不管台北方面再三強調,不會發表共合聲明,也不會簽署任何協議。其實,只要這兩位領導人在眾多國際媒體攝影機面前雙手緊握,就已經可以宣告兩岸自1949年以來敵對狀態在形式上及實質上已經結束,也應驗了馬英九在前往會晤習近平之前所宣稱的「鞏固兩岸和平」的承諾。

至於「馬習會」涉及到「歷史定位」的看法。我們以「雙方實質領導人」的身份面對面的會見與交談,不論結果與成效到底如何,但在歷史意義上,這已是首創之舉。譬如說,這就是兩岸自1949年以來共計71年的分隔後雙方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同時這也是兩岸自1987年改革開放共計33年以來,雙方最具有實質而且是在最高位子的領導人進行晤面,當極具政治意義,甚至為後續可能會再有的「兩岸領導人會晤」,有發表聯合聲明,以及簽署協議,鋪下了一條可以延伸的道路。

是否「歷史將會記住11月7日這一天」?其實很多歷史上的一些「和解」紀錄都已經提供了答案,就像蘇聯總理戈巴契夫1987年12月第一次訪美時,與美國雷根總統簽署了「中導條約」,表明蘇聯同意同時銷毀部署在歐洲和亞洲的全部中程導彈,而美國則相應地銷毀潘興2型飛彈。這終讓美國與當時的蘇聯,在1960年「豬玀灣危機」之後的東西冷戰對抗時代,終告結束。同樣的例子也起端於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東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接著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係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係,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1989年11月9日,東德宣布開放柏林牆和兩國邊界。西德總理與東德總理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首次會晤,促成了1990年10月的兩德統一。

如果說,蔡英文願意師法馬英九在五年前的創舉,雖然現今對「九二共識」尚未能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但至少應努力去思考如何可讓北京感到台北有善意的釋出。譬如說,蔡在2016年520就職演說時曾提到:「對於東海及南海問題,我們主張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2020年520就職演說時她也有強調:「我們也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這是台灣版的「一中原則」,北京或許不見得會立即認同,但台北則可進一步演繹成「兩岸並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可能更具善意。

另外,蔡英文如果願意對其說話負責,那麼2020年的雙十演說,應是另外一個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譬如說,蔡呼籲:「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雙方都有責任,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與分歧的擴大」。她也說她「會堅持原則,並秉持解決問題的開放態度,負起責任」。

多年來,台北一直在說:「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無獨有偶的,北京在今年5月兩會上,李克強的「政府報告」中,重申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而10月29日在習近平主持下的「五中全會」所發佈的公報,也強調了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既然和平的目標兩岸是那麼的一致與重疊,兩岸當局何不思考再跨出一步?

馬英九在上次出訪新加坡會晤習近平時,並沒有矮化台灣應有的尊嚴與地位,甚至能夠在不簽署協議,不發布共同聲明的前提下,尚有機會能兌現「兩岸和平」與「維持現狀」的前景。基本上當「兩岸和平」與「維持現狀」正是台灣目前民意之趨向時,「馬習會」的紀念,是有其正面意義。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