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郭至楨】知識經濟,你買的是知識,還是資訊

大陸網路內容付費時代 知識網紅受追捧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媒體人

2012年,中國音樂人高曉松的《曉說》與媒體人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這兩種以單人脫口秀的演藝方式點燃了中國大陸「知識付費」的火種,隨之,各式各樣以販售知識、問題解答型態的音頻、視頻網站、APP便如野火般迅速的燎原開來。

2016年,中國大陸「知識付費」正式形成了風口,且快速成長。根據《2018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將成長至235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所有的浪口風潮都必將經歷起伏轉折的過程,然後,或是繼續向前湧進;或是隨之掩滅。

經過了三年的波濤洶湧,如今知識付費這個產業,建立出何種知識經濟模式?真的解決了知識焦慮的問題嗎?

總體來看,發展至今,中國大陸有關知識付費的商運模式,大致可歸納為三種型態:

一、藉由邀請各方專家駐站開發課程,販售知識。以經營「知識內容」為主體,藉而形成聚眾形式的知識分享社區,如分答、知乎、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平台。

二、獨立品牌,不依附社區平台,純以個人的知識或魅力為主線,經營個人品牌,形成另一種聚眾銷售的能量。羅振宇的思維邏輯、得到,便是其中的代表。

三、技術平台服務商,如「小鵝通」本身並不生產內容,專注於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內容上架管理服務以及付費金流等技術服務平台。

第一類經營者,

藉由邀請大量知名專家進場開課候教,衝高網路流覽量,達到吸引會員付費為經營目的。此時「專家課程」至為關鍵,因此在收費拆分比例上,大多歸屬專家,甚至還有不拆分,全部歸專家所有的例子。

那麼你可能會認為,這一類經營者所能倚賴的獲利模式,就只剩下最原始的網路廣告收益了。

其實不然,舉凡分答、知乎、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這類的大型內容平台經營者,其經營結構背後大多不乏市場天使投資者的影子,而市場投資者的操作模式永遠是「逢低進場,見高脫手」,只要網站能夠持續維持高流量,衝高會員數,然後幾經ABCD多輪的加碼注資後,過程中所有該賺錢的人都賺到了。

至於網站的未來是否能夠獲利自足?還能維持多久?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二類經營者,

打得是個人魅力品牌的經營方式,只要能夠持續個人的影響力,便可以不斷創造話題,銷售魅力(而非銷售知識)。

這類經營者「成在自己,敗也因自己」,網路中的關注者浩如繁星,千奇百怪,一個不小心,便有可能擦槍走火,引發集體撻伐。

成名者如羅振宇,便曾在2017年間遭網友發文「羅振宇的騙局」,表示大部分知識付費都是一種騙局,羅振宇只是在販賣「焦慮感」而已。

該文中表示:「羅胖確實十分懂你的焦慮,但他永遠無法治好你的焦慮,他只會不斷挑逗你,給你製造焦慮,比賣知識更高明的,是賣焦慮感。」

第三類經營模式,

聰明者如是也,仿效網路商城店家開店模式,標榜「讓您一分鐘擁有自己的知識店鋪、讓企業擁有自己的企業大學」。

以完整的平台技術,提供想要販售知識內容的人一個簡便快速,一條龍服務的商業平台,賺的是按年收取系統服務的費用。

根據「小鵝通」官方所公佈的資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止,小鵝通已經擁有68萬個在線註冊店鋪、750萬個知識商品課程,用戶總數約4億人,交易金額達55億人民幣。

在台灣「PressPlay」也是此類以提供「專家知識上架與消費者內容訂閱系統服務平台」的新起之秀。

PressPlay 的前身為 HerO 募資平台,於 2016年3月轉型成內容訂閱暨知識網紅經紀服務平台。

根據 PressPlay 共同創辦人 林鼎鈞表示:「PressPlay 的營運經驗為,為個人教育與出版的混合體,所呈現的型態則是內容加上服務。創作者定期交付內容服務給訂閱者,獲取穩定收入。而訂閱者則能獲得內容,提高自己的能力。」

知識亂象,你買到的是知識?還是觀點資訊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買知識,是因為覺得「有必要」。

這一份對知識需求的必要性,可能是基於工作所需、生活學習,是一種對自我技能或知識不足,所產生知識焦慮的消費行為。

正如學習金句所言:「唯有投資自己,才是最正確的投資標的!」

知識經濟的浪頭,因此而起。

但如同所有產業型態的發展邏輯一般,市場上總是會出現一窩蜂的蛋塔效益,商品的同質性越來越高,品質卻越來越良莠不齊,抄襲、侵權的行為隨之而起,結果是,呼攏了消費者,也傷害了這個產業。

試想,數十年潛心鑽研的專家知識,豈是幾堂課程,片段時間所能盡述,便得精髓的?但如果,你只是想得到某些簡單的觀念資訊或小技巧,那就另當別論了!

此外,就更別說如今許多「課程」竟被包裝成網路傳銷的商品,利用網路分享、關注等工具,進行多層次業務傳銷。

知識有價,這個道理無庸置疑,只是對於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簡易而破碎」的。

知識經濟未來的發展,最大的考驗還是在「內容」。

專業性、完整度以及學習的可親近性,決定了這門課程的知識含量與價值。

知識付費這條道路,勢必會繼續發展下去,只是如何形成真正的「知識經濟產業鏈」,則還有待市場考驗。

完整而系列化的「數位課程」、「電子出版」,這些具有一定知識含量的內容,未來將如何朝系統化整合,進化發展,或許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更多資訊請參考本文作者臉書郭至楨 / Mr.Big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