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清河】政論節目與新聞報導的分際

圖片來源:民視
圖片來源:民視

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校長

前言

世界上有兩件事很難確保,一個是客觀再者是公平。耐人尋味的是,這兩件事又是在社會溝通過程中經常被主動或被動提出的議題;因此,便衍生由法律規範之下形式理念的客觀與公平,以及他律或自律實質作為下的客觀與公平。

終究,客觀的產生通常是在如何集結眾人之主觀所營造的妥協;公平的產生則是在平衡眾人落差後所建構的感受。因此,社會溝通較務實的作法是設定一個眾人可以接受的遊戲規則,順勢而為去抒發主觀的論述與公平的心態。從言論市場的情境,媒體運作機制會去設定一個平台或場域,讓眾人的訊息或意見闡述有更貼近客觀或公平的機會,藉由程序制訂或實施去爭取發聲權與對話權。本文所要探討的政論節目與新聞報導話題,或可視為在媒體市場中尋求如何回應上述理念的設計。

政論節目與新聞報導的分際

新聞媒體中的政論節目(political commentary program) 係屬眾人嘗試透過媒體能對公共事務提出個人的觀點,簡言之就是電子媒體針對一些公共事務的討論所製播的節目性質(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 )。根據維基百科對政論節目的定義,是指以討論或評論政治議題和政府政策為主要內容,透過廣播或電視台播出(含線上串流)的談話性節目。基於政論節目主要是在商業媒體播出,節目可能因所屬媒體所持的意識型態和政治立場或色彩差異,而有一定的政治宣傳背景或目的。依慣例,參與政論者的言論並不見得代表媒體機構的立場,節目中貴賓的言論通常是採「文責自負」的模式,有些政治性節目或較爭議的節目,皆會強調於節目的片尾,用字幕載明「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之立場」。

新聞報導(news report)通常是新聞機構針對最近發生重要事件的消息報導,需經過事實求證並力求公正客觀與平衡報導的專業理念,縱使是更進一層的深度報導新聞(in-depth reports)或稱專題報導(spectalnews bulletin),其訪談內容與事實探索,皆需符合新聞客觀事實呈現的概念。誠如報紙的社論(newspaper editorials)不同於讀者投書或政論節目中的專家言談,報紙社論皆是由總主筆或總編輯親自撰述,因此其內容代表媒體的觀察與分析,其主張與見解必然是媒體機構的立場。

主管機關與媒體機構的互動模式

由前段的分析不難理解,媒體基於商業的競爭甚至是政治主張的不同,是容許在採訪與編輯政策上,加入自我的觀點與論述。其中必須充分認知的是政論節目與新聞報導的分際,也就是公信力所賦予的媒體製播新聞問責(media accountability)機制,不宜將政論與新聞報導兩相混淆衍生誤認之虞。

根據主管機關所明定廣電媒體製播新聞事實查證規範,依據衛廣法第27條辦理,立法理由乃在於避免產生寒蟬效應,並能落實媒體問責並體現共管機制,促使媒體自律與社會他律先行,藉此責成媒體落實內部控管的作為。當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致損害公共利益者,應先透過自律規範機制對產製新聞個案,進行事實查證之調查程序,並將相關報告及說明送主管機關審議,以落實內部控管機制及問責機制。

媒體獨立審查人機制的必要性

言論自由與社會責任常居於矛盾辯證的概念,而媒體角色與政治系統參予者經常是維繫在共棲共生的關係,媒體經營之欲求與組織的精神,驅使媒體作成可能對政策發生影響之報導的考量事項,與所謂新聞判斷、新聞價值或公共利益可能背道而馳。在商業運作之下,得以靈活運用而活絡市場動能,經常是難以預料的事,尤其是惡性競爭與惡性循環的衝突,必然不是諸多經營者或從業人員所樂見。

新聞報導與運作必須維繫在公眾信託的基礎,當然是無庸置疑的準則。近幾年,基於媒體經營環境的艱困,新聞獨立審查人(news ombudsmen,公評人或稱監察人)機制的必要性又被提出討論。獨立審查人除了監察、回應媒體新聞報導之正確、公正與平衡,並協助媒體善盡社會責任,並在閱聽眾與媒體間建立溝通管道之外,也協助媒體確保組織之公開性與公眾化,其最終目的就在於讓新聞內容的報導,如何維持其獨立超然的判斷,以及對事實與客觀設有內部的審查流程。無可諱言,在不成熟的媒體機制中,很難處於中立的角色。

結語

尋求一合理的新聞製播,終須回歸繫鈴人去重新建構整合社會訊息流通的舞臺;終究,媒體影響力的溝通特性所附予的社會使命必須有所堅持。深信,本文所提出政論節目與新聞報導的分際理念的建立,對當下歷經科技衝擊與社會變遷考驗的新聞媒體經營者而言,新聞報導的自發性規範,確實應有更具體的作為。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虎與狐:郭台銘的總統大戰略
18歲就能買槍...白宮記者揭千萬把黑槍內幕
資深記者:柯文哲沒有朋友
民進黨正在撕裂台灣社會
光速經濟時代,巨人級企業最易犯的致命錯誤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