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回顧慈濟歷史上的今天,1996年慈濟基金會以「髓緣」促進人類大愛,獲得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團體獎。2002年,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政府中學的選修教材,將慈濟的慈善事蹟編入「世界接觸」課本。2017年,鼓勵社會青年投入公益活動,推出「Fun大視野想向未來」計畫。2020年,新冠疫情嚴峻,全台社區動員製作布口罩。

●2020年2月10日 全台動員製作口罩

疫情嚴峻,醫療用口罩供不應求,慈濟鼓勵社區製作布口罩,當日各地巧藝坊志工連線靜思精舍,進行討論,達成共識。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主任 王運敬:「那我們做布口罩,是主要提供給我們的環保志工,還有包括我們的居家的弱勢家庭。」

在板橋園區連續65天,就製作4萬多個。

慈濟志工 呂秋霞:「都是不請之師,自己來,自己來的就這麼多人了,我如果又下聯絡網,那大概也擠得不行。」

台南慈濟人也在當日應市政府要求,協助2家口罩廠商,進行品管和包裝的工作。

慈濟志工 林俊良:「星期一到星期五,這邊都需要支援,所以我們就每一天

都有固定的不同和氣(組隊)來。」

慈濟志工 黃秀菊:「來這裡做,至少第一個,本身身體要健康的。」

4月底圓滿任務,動員志工1311人次。

●2017年2月10日 防救災科學營開營

災難到來時該如何應對,同時鼓勵社會青年投入公益活動,慈濟推出「Fun大視野想向未來」計畫,在北中南三地舉辦防救災科學營,首場在高雄靜思堂開營。

台北大學公行系副教授 陸宛蘋:「一個讓他們體驗做好人,做些善事,做好人;第二個是,我們想要繼續邀請,看看孩子願不願意跟我們一起同行。」

同時藉由情境模擬,學員分組動員救災,在災區運作食衣住行,考驗學員應變能力。

學員 邱靖媛:「你知道剛送來一整車都是水,我在想說我要這些水幹嘛?大家都說我要說,可是沒有人知道要什麼水,而且都用我,我也不知道,那個我,到底是誰要水,所以會有資訊上連通上的問題。」

防救災科學營學員 陳璽宇:「做一個可以保暖又可以住得舒服的地方。」

防救災科學營學員 李品蓉:「可以多學一些,以後發生災難的時候,我可以變成救人的人,而不是自己需要被救。」

●2000年2月10日 加拿大教科書納入慈濟

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政府中學的選修教材「世界接觸」課本,第408頁「宗教領袖的影響」章節中,介紹來自台灣的宗教團體慈濟,成為當地學生了解全球重要宗教文化現象的素材之一。書中提到慈濟的人道救援,已幫助數以百萬計需要援助的人,由於證嚴法師的努力,使這世界變得更美好,這也是慈濟首次登上國外教科書。

●1996年2月10日 慈濟骨髓捐贈資料中心獲獎

慈濟因致力推廣骨髓捐贈,以「髓緣」促進大愛榮獲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團體獎肯定,由花蓮慈院院長曾文賓代表領獎。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林碧玉:「這個獎應該是要回歸到所有參與推動骨髓資料中心成立的我們的委員師兄師姊們,以及我們資料庫的17萬8千位的熱心人士。」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下周一晚起全台降溫
正月20日客家文化「天穿日」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