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1992年的今天,慈濟巴西聯絡處成立,超過三十年的時間,志工從訪貧到義診,大愛跨越宗教和語言。2012年,慈濟在仰光貧民區,守護弱勢族群健康,除了進行白內障手術,也協助控制流感疫情。

●2012年7月26日 緬甸仰光政府醫院義診

慈濟志工 與 小沙彌 谷納拉:「蓋上這隻眼看得到嗎?(看不見。) 那這隻?(看得到。)」

診間、走廊滿滿人潮,慈濟在仰光貧民區,和北歐卡拉巴政府醫院合作,為期盼重見光明的白內障患者手術義診。

病患 烏屯密:「我的左眼是慈濟幫我開的,慈濟就像是我的家人。」

醫院眼科主任 哥哥丹:「因為沒有能力,沒有辦法及時治療,最後失去視覺,所以病人是很期待義診活動,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

4次義診幫助107人,志工還長期在北歐卡拉巴政府醫院為就診的貧民煮粥充飢。2017年,緬甸爆發H1N1流感,志工集結物資防疫。台灣慈濟醫療團隊也進入醫院,協助控制H1N1疫情。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俊龍:「隔離病房有兩種,一個叫做正壓,一個叫負壓(病房),這個(流感)是負壓,怕他(病患)感染別人。」

衛生部緊急醫療部門副教授 莫莫吳:「感覺緬甸現在流感疫情應該能控制下來了,因為有慈濟幫忙。」

跨國醫療馳援,當地志工貧病關懷,以愛接力。

●1992年7月26日 慈濟巴西聯絡處成立

慈濟正式向巴西政府申請登記為合法機構,志工葉月觀提供聖保羅巿住所,成立慈濟聯絡處,10多位志工從訪貧做起。

慈濟志工 葉月觀:「當初我們做這個慈濟從這邊開始推動會務,付出無所求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快樂。」

聖保羅市是巴西華人最多的城巿,以此地為起點,1995年在長期補助的唐伯教育中心成立慈濟保健室,每周一次前往義診,農業合作,協助院童自力更生,足跡向外拓展到原住民保留區,從1996年起,近30年來,平均每月舉辦一次義診。

民眾 埃德娜:「給慈濟義診滿分,跟公立的診所完全不一樣,更不用說這還是慈善團體辦的,真的很棒。」

慈濟人醫會醫師 陳信吉:「慈濟的團隊,大家都很發心。」

2004年,慈善足跡延伸到里約聖恭薩祿垃圾山。

垃圾山居民 瑟吉歐:「現在的日子還過得去,這都要感謝上帝。」

2007年,聯絡處成立15周年,國會頒發感謝狀。

不定期發放食物籃、禦寒衣物,新冠疫情期間,不受宗教、種族限制,和巴西教會合作,發放物資。

牧師 安東尼:「你們在演講的時候,所講的都是人們的一種感受,無關宗教,而是大愛無國界,不管是在這裡或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

民眾 奧雷雅:「很高興,也得到了上帝的恩典,還有您們送的食物籃和球鞋,很感恩你們。」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大中區眾志成城 務求演繹圓滿
慈濟X家樂福 颱風天熱食供應有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