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增逾百萬新屋 最大交屋潮湧現
近3年單一年度新屋數量比10年平均量多 去年更高出逾27%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過去十年全國第一次登記建物超過一二八萬棟、新增供給面積近一千萬坪,新增建物面積超過八十六棟台北一○一大樓;且過去三年單一年度新屋數量比十年平均量還要多,去年更高出逾二十七%。
前4月年增近10% 供給高峰未到
根據統計,今年前四月全國第一次登記建物高達五.三一萬棟,較去年同期增加近十%,顯見這一波新屋供給潮還未達到高峰,仍處於現在進行式。
房地合一稅閉鎖期 新成屋賣壓降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按早期房市經驗,交屋量越大則賣壓會越大,必然對房價產生抑制作用;但近幾年並未發生,推測原因可能與房地合一稅重稅閉鎖期拉長至五年有關,尤其五年內短期買賣面臨三十五%至四十五%的超重稅率,導致多數屋主延長房屋持有年限,變相降低新成屋的賣壓。
根據內政部統計通報,二○一五至二○二四年,第一次登記建物累積達一二八.一四萬棟、總面積九六九.五三萬坪,換算十年均線平均一年有十二.八一萬棟,而二○二二至二○二四年更全數超越十年均線。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觀察近幾年房地合一稅制繳稅情形,持有五年以上、適用稅率二十%的住宅交易占比越來越高,顯示該稅率是多數屋主較能接受。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本世紀以來最大量的交屋潮正在上演,但資金政策性緊縮以及信用資源的排擠與搶奪,不只讓建商、買方、銀行形成三方拉鋸,更讓預售市場也不開心,尤其開工推案被上緊發條,銷售狀況卻是腰斬再腰斬。
因此,建商購地動作也紛紛轉為都更、危老、合建、聯開案等策略,主要是降低土地持有成本,而推案房價不但開始修正,議價空間也逐漸拉大,甚至增加家電或裝修補貼。目前房市考驗建商財務能力,越來越多等著交屋的買方面臨斷頭風險,部分建商也被迫走上鋼索。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紐時:台灣弱點在能源供應 中國恐以海上封鎖逼降?
中國央視說謊遭抓包!科研機構拆解華為麒麟X90晶片非5奈米製程
不是輝達和蘋果!外媒點名「它」最有望市值衝上4兆美元
美國出手轟炸伊朗 紐時:損失最慘的是中國
看更多相關新聞
陳幸妤台中豪宅賠錢賣!「求售12年」終於找到買家⋯新屋主身分大有來頭
房子不到13坪!台灣「鳥籠城市」排行榜 台北第一、新北第二
蛋黃區小宅還是「蛋白區3房」?購屋菜鳥發問內行說話了
輝達落腳北士科帶旺房市 市府擬擴大都更13.2公頃、成交量增逾一成
房市降溫 前4月買賣移轉年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