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重返狂騷20年代

100年前的大稻埕商業鼎盛、娛樂表演蓬勃,更是台灣文化浪潮匯聚之地;100年後,一群在地文化工作者決定以「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形式,利用每年10月一整個月,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利用大稻埕在地元素策劃一系列表演、展覽、論壇、市集、變裝踩街遊行活動,用同樣的狂放、不受拘束,帶領民眾重溫1920年代大稻埕的「狂騷」精神。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是由在地的二十書店、褶子劇團(思劇場)及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民間獨立藝術節,在2015年首辦,前2年屬於嘗試階段,今年則以正式策展方式,要強化在地與國際的連結。 第三屆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以「越在地 越國際」為理念,首度以邀請客席策展人的方式規劃主題節目,5位客席策展人包括新加坡籍國際策展人,也是現任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鄧富權、曾獲葛萊美音樂獎入圍的音樂創作者David Chen、知名視覺藝術家余政達、爵士音樂創作者楊蕙瑄,以及入籍台灣的美裔攝影師林道明。另外還有「藝術家駐埕」計畫,讓國內、外藝術家深入大稻埕,用他們的創意提出多元藝術縫合在地文化的構想。 藝術節策展人林珣甄表示,1920年代的大稻埕是個文化、表演、思想都相當狂放的年代,他們策劃藝術節的使命,就是希望再度發揚百年前的「狂騷」精神,讓大稻埕再度充滿活力與創造力。林珣甄說:『(原音)就是回到100年前的大稻埕、1920年代的大稻埕,我們覺得那個時代思想是非常碰撞的,大家都可以提出很多他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是很有創造力的那個年代,所以我們是希望我們可以延續那樣的精神。那樣的精神我們把它定義為一個「狂騷」的精神,這個狂騷精神它可以是很國際化,可以是很在地化,也可以連結國際跟在地,也是很狂放、不受拘束的一個感覺。』 藝術節最具代表性的1920年代變裝遊行活動今年仍是重頭戲,10月14日當天,策展單位將以1920年代的大稻埕為場景,邀請民眾參與1920年代風格的服飾變裝。今年更首度規劃將活動現場變成復古場景,遊行沿途設有時空攤販和好物市集,帶領民眾走入時空隧道,感受百年前的大稻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