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失業率降至4.2%疫後低點 就業數為何卻遠低預期?

勞工部於3日發布11月份非農就業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下降0.4個百分點至4.2%,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低點,勞動力參與率從前月的61.6%上升至61.8%;但是新增就業人數僅21萬人,遠低於經濟學者預期的57.3萬人。

對於這份「喜中帶憂」的就業數據,拜登總統將其重點放在失業率,說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消息」,「無與倫比的大進步」,經濟更為強健,甚於疫情之前,讓大家都能沉浸於「更光明、更快樂的新年」。

拜登的講話,奠基於與去年11月的失業率6.7%相比,今年同期的失業率為4.2%,為史上最大的失業率年減幅度之一,不過與10月的4.6%相比,月減幅度同樣甚大;11月失業人數因此降至690萬人,但仍大於疫情前的570萬人。

「失業人口」僅採計「有意願找工作卻尚未找到者」,與就業人口加總成為國家的「勞動力」;11月的勞動力參與率從61.6%上升到61.8%,勞動力人口增加約50萬人,顯示愈來愈多人有意願找工作,儘管幅度不大。

但是就業人數僅增加21萬人,不到彭博(Bloomberg)調查經濟學者預期的一半,是過去一年來最疲弱的成長數字,而且遠遜於10月增加54萬6000人,

造成此狀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份數據的「就業人數」為「調查15萬家大企業及政府機關招聘狀況」而來,無法涵蓋中小型企業,至於「失業率」則是「調查家戶狀況」而來。

本月兩份數據大幅脫節,當企業回報就業人數僅增加21萬時,家戶調查卻發現有110萬人在上個月找到工作;經濟學者指出,這與疫情期間,小企業、小商鋪或自雇者大幅增加相呼應,本月的家戶調查結果也補足了前幾個月的巨幅就業數字。

這還與企業招聘困難相呼應,讓11月的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增加4.8%,而薪資成長對勞工雖是好事,但卻也是推動通膨的因素之一,而大幅度的通膨,又是在當前經濟亮眼的情況之下,拜登的經濟政策仍受到批評的主要原因。

本季度的經濟預估將較去年同期成長7%,大幅高於第三季的2.1%;不過目前經濟及就業前景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新冠Omicron變種病毒,雖然目前普遍預測不太可能導致經濟封鎖,但仍可能衝擊如旅宿、餐飲等部分板塊。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美國物價上漲 45%家庭坦言「生活困難」
阿茲海默找到病因 加大研究:「tau蛋白」扮關鍵
Delta肆虐全美 「Omicron是火花 Delta是場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