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戰血糖從『食』開始

文/記者蔡季伶

國際糖尿病聯盟(IDA)為喚起世界各國關注糖尿病的防治與紀念發現胰島素的班丁(Frederick Banting)醫生,將其生日11月14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今年(2021)適逢胰島素發現100週年,IDA呼籲各國對糖尿病患者及高風險族群提供可負擔且具持續性的衛教服務和醫藥處置,也盼營造健康飲食和運動環境、提供定期檢查血糖的健康服務等,以預防糖尿病發生的機會。

▲ 99 vs.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皆排第五名。(圖/統計處)
▲ 99 vs.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皆排第五名。(圖/統計處)

雖然台灣從1991年開始便與IDA共同倡導糖尿病的成因、症狀、治療及併發症的知識,但根據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10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就排名第5;且相較十年前,糖尿病排名並未下降。研究發現人類生活飲食型態改變,致使糖尿病盛行率快速攀升,專家就建議需謹慎控制「血糖」。

▲<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謝寶龍"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謝寶龍;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謝寶龍</a>醫師表示,糖尿病什麼都可以吃,主要是「量的控制」。(圖/謝寶龍醫師提供)
謝寶龍醫師表示,糖尿病什麼都可以吃,主要是「量的控制」。(圖/謝寶龍醫師提供)
▲麵包為高升糖食物,糖尿病患者需酌量攝取。(圖/記者蔡季伶攝影)
▲麵包為高升糖食物,糖尿病患者需酌量攝取。(圖/記者蔡季伶攝影)

怎麼控制血糖?第一步要先了解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屬於慢性疾病,患病後一般並不會立即察覺,慶大診所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謝寶龍指出,注意「三多一少」原則:吃多、喝多、尿多與體重減輕來評估是否患病。

謝寶龍他舉例說明,民眾食量如果增加3至5成且不停喝水總覺得渴,但總體體重卻是下降,就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其次,糖尿病患者必須注意『醣份』攝取量」謝寶龍解釋,糖尿病患者因體內胰島素分泌速度問題,進而影響身體血糖控制,例如:第一及二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慢甚至是沒有,減緩清除血管中糖的速度,導致全身器官泡在糖水中形成慢性發炎。

如何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吃」進肚的東西就很講究。謝寶龍提到,其中,控制「升糖食物」的攝取就是關鍵,所謂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指的是食物對於血糖升降快慢的影響力,當食物的纖維含量越高、越粗糙、加工因素越少,GI 值也愈低,常見的食物包括:燕麥、全麥麵包、雜糧麵包等,至於精緻又美味的甜甜圈、加工製品等,就屬於高GI 值食品。

對於許多美食老饕來說,得了糖尿病,就如同與美食絕緣,事實上,糖友不用過度憂心飲食,謝寶龍說:「糖尿病什麼都可以吃,主要是『量的控制』」他也建議多吃低糖分、高纖維質的蔬菜、水果,除了減少血糖升高外,也能透過增加纖維質、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來減輕慢性發炎導致的各樣併發症。

國民健康署也提醒,要有效控制糖尿病,可把握2大原則:定期健檢監測血糖及天天量腰圍及體重。一旦發現2者指數有持續上升情形,應自我檢視近期飲食狀況及身體活動量,適時加以調整,才能解除糖尿病風險警報。

糖友莫慌「醣」!世界糖尿病日專輯 陪你一起戰勝血糖

桂格完膳營養素糖尿病適用無糖100鉻 立即索取試用